第十三節 新田獨鎮(3 / 3)

至於原先季潤之規劃設計的森嚴的防禦係統,席亞洲覺得沒有必要。

季潤之設計的防禦係統基本上和三亞的防禦體係一樣,壕溝和土壘。但是席亞洲認為田獨的防禦壓力反而要比榆林港那塊要少很多,從田獨再往內陸而去就是黎區,黎人的武力水平很一般――一個鐵器全部需要外購的民族要打仗是很吃虧的。而且從胡遜的口供來看,黎人有偶發性的騷擾,但是極少大規模的武力侵犯行動。

“如果想打,我們這幾千裝備著標準矛和安全帽的,受過軍訓的礦工民兵就足以***到五指山腳下了。”

“這個已經是最簡化版的防禦設施了,還能怎麼簡化?”季潤之見自己的規劃相繼被否定,很不高興的說。

“采用德意誌殖民者東進的時候采用的村落模式。”王洛賓說,“用房屋本身作為防禦工事。”

具體做法就是將一棟棟的***房屋圍成方型或者圓形的組團,每戶的門窗都向中心空場開設,朝向外部的牆壁不開窗戶。房屋與房屋之間用原木或者磚石砌成牆連接起來。隻保留一個設防的堅固大門出入。

“這個太簡陋了吧。”季潤之覺得不可思議,這種做法他也見識過――搞封閉式小區的時候就是直接把小區最外環的公寓樓之間用磚牆封閉起來。

這種做法防範下小賊還差不多,防範武裝起來的敵人?季潤之覺得完全不靠譜。

“當年德意誌移民就是用這個方法抵抗住了斯拉夫人,把德意誌的土地從施瓦本拓展到了奧德河,一直深入東普魯士。你要知道他們的房子和圍牆還是木頭的。我們要麵對的黎人連斯拉夫人的武裝水平都沒有――斯拉夫人當時好歹是有鐵製武器的。”

“除了黎人之外,還要考慮明軍或者海盜吧。”

“如果他們有本事越過崇山峻嶺,穿越黎區,那麼他們就不是明軍或者海盜了。”席亞洲胸有成竹,“就算他們有這個本事和毅力,從榆林堡調遣部隊增援坐火車過來最多三十分鍾。幾千武裝起來的礦工抵抗二十分鍾總能辦到吧?”

“其實看你的規劃建築設計,”何方回插話,“大部分房屋都是二層以上的磚瓦結構樓房。二層就有五六米高了吧?臨高城牆也不過如此了。除了一樓向外不開窗之外,二樓以上還是可以開的,最多加個鐵皮的百葉窗。”

最後決定將所有房屋組團化,再在要害地點增修幾處炮樓作為防禦核心。每個炮樓駐紮若幹基幹民兵。行政區的辦公樓仿照三亞市的公所形式要塞化。最後在整個田獨鎮外圍挖掘一道壕溝作為基本防禦。

席亞洲在會議上就安全問題提出了使用裝甲巡邏車的概念。建議專門向臨高申請建造幾輛裝有隨巢型蒸汽機或者更好些的單缸柴油機的平板軌道車,車體四麵安裝簡單的防護,車上配備一挺打字機,軌道車在榆林堡到田獨的鐵軌上進行定時巡邏,遇到敵人襲擊的時候就能以最快速度趕到沿線任意地點,用密集的火力對敵人進行打擊。

“就本時空的敵人的技術水平和戰鬥意誌來說,我認為起碼在南中國地區不會有什麼敵人能夠在打字機的掃射下還能堅持進攻的。”席亞洲信心很足。

鐵甲巡邏車除了作為機動兵力隨時增援之外,主要還是對鐵路沿線進行常規警戒。席亞洲倒不是怕敵人想來這手,而是擔心如此之多的鐵軌會不會引起當地人的窺覬之心,引來大規模的偷盜鐵軌風潮。

3478/181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