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華南糖廠(2 / 3)

白糖車間是按現代廠房的模式建造的,雖然使用的木質梁柱,但是整個房屋全部是磚瓦的,不用茅草或者甘蔗葉這樣的東西覆蓋屋頂。窗戶很大,便於采光――為了避免太過轟動,窗戶上隻是糊了窗戶紙,而不是計劃中的玻璃。車間地麵用方磚鋪砌,還設有覆蓋著隔柵的排水溝,便於衝洗地麵。煮糖的十五個灶頭一字排開的,省地,且便於操作。加火、通風口都設在屋外的敞廊下,既能在雨天操作,也避免了在屋內開風火口容易汙染空氣和地麵。

所有的設備全部是新製的,文同還讓人在河邊挖了幾口水井,不直接使用汙染較大的河水。還花大錢修築了一間同樣全磚瓦結構的倉庫,專門用來堆放糖產品。除了白糖、紅糖,還有許多糖蜜,廖大化在本地的瓦器作坊裏訂做了許多大缸專門用來收儲這東西--也不知道這文掌櫃到底準備用來幹什麼。

新糖廠裏的工人全部是從移民中選拔的,文同親自給他們進行培訓各個操作流程,還製訂了一整套生產的規章製度。

“文清!”文同說,“以後華南糖廠的管理就全部歸你了!”

其實無論文同還是常師德,都對把這樣的工作交付給僮仆感到擔心,但是又不得不如此,除了這兩個僮仆,移民裏認字的人寥寥無幾。

“是,謝老爺栽培!”文清一個千打下去,“小的自當竭盡全力!”

“我這裏有全套的生產規章和流程,你要監督他們完完全全的按製度辦事。不許私下變通,工人有什麼想法的,你可以代為轉告,我自然會考慮。”

“是,老爺!”

“哪怕是我走進車間,看到地上散了一點糖,都要唯你是問!”文同擺出老爺的架子。

文清不安的看了一眼他,這一貫和氣的本家老爺怎麼忽然變得如此嚴厲?

“是,小的明白。不敢壞一點規矩。”

“去吧。帶著你的工人去學規章吧,三天之內都給我背出來。背不出來的周末不給吃肉。”

“那他們拚了命也要背出來來了。”文清笑道。

“哼,”文同臉上這才露出些笑容,兩個僮仆之中,他還是比較喜歡文清,雖然在揣摩主人需求上差了些,但是人看起來比較可靠,“你自己也要好好學習,我給你的書可曾每天都看?”

文同給他的書,是鄔德的民政委員會和情報資料委員會聯合編撰的《土著工商管理幹部培訓教材》,裏麵是民政委員會根據幾個月來積攢的經驗、結合古代、現代的工商管理製度編成的。裏麵介紹了基本的管理模式,如何計算工作量、工資待遇計算方法、福利標準、處理事故和突發事件的指導辦法等等。該書和《民政事務管理和組織手冊》一樣,都是《土著工作係列叢書》的一本,該叢書現在還處於《征求意見版》的階段。

“小的每天晚上都在苦讀。有些不明白的地方,還要請老爺指教。”

“不明白的地方,晚上隨時可以來問。”文同語重心長,“你是僮仆出身,雖然認識幾個字,那些工人豈肯輕易服你?要身懷技藝,才能有威望,不是一味的靠著主子的勢力去壓服。”

“是!小的謝老爺教誨。”

打發文清去了,文秀端了個茶盤過來,送來茶來:

“老爺辛苦了,請用茶吧。”自從知道這兩位掌櫃對“男色”不感興趣之後,看上去比較老實的文清最近又很受寵愛,知道必須改弦易轍,把過去時時流出來的妖媚藏了起來,顯得端莊多了。

“嗯,常師爺呢?”

“到海安街去了。”

海安街是雷州的糖出口港。雖然不是縣城,繁華程度卻比首縣海康還要好幾分。街上光糖行就有三十多家,文同第一次去的時候還真被它的氣勢給震撼了――在臨高看夠了破爛窮困的場麵,初到這樣的大明商業繁華之地,衝擊性絲毫不遜於臨高鄉民到東門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