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陸軍的計劃原本是在朝鮮製造事端,然後將清國一步步拖入戰爭。那樣一來,雖然他們會有所防備,可因為在戰前沒有做好準備,肯定會落在下風。可是,這個計劃卻在即將開始的時候被否決了。先行開戰的,居然成了我們海軍!”伊東祐亨苦笑了一句。
“你是聽誰說的?我怎麼不知道這件事?”樺山紀資皺眉道。
“權兵衛大臣告訴我的。聽說,因為計劃的突然改變,川上操六差點兒就要跟他決鬥。”伊東祐亨道。
“川上操六?哼,一個狂妄的家夥。”樺山紀資倒並不在意伊東祐亨和山本權兵衛之間的關係。在他的前任西鄉從道的時候,山本權兵衛就已經是實際執掌海軍部了。可以說,正是山本權兵衛的努力,日本海軍才有了今天的局麵。而他在接任海相之後,雖然位置更高,也沒有想過改變現在的情景。因為山本權兵衛比他更有能力,在海軍部的勢力也更大。像是伊東祐亨這些優秀的海軍將領,幾乎都是山本權兵衛親自提拔起來的。所以,他爭也沒用,幹脆就把事務都交給山本權兵衛了。這樣一來,他反而更受海軍的尊重。
“川上操六中將雖然狂妄,不過他也還是很明智的。”伊東祐亨又道:“聽說在首相官邸開會的時候,川上中將認為,帝國陸軍總共大約有24萬人,清軍則有98萬陸軍。但日本陸軍並不害怕那98萬大清陸軍,因為對方一來分得太散,不一定能動員的起來,二來清軍的軍事素養和作戰能力確實不敢恭維。所以他在一開始根本就沒有考慮海軍的作用,一開口就是要求發揚200米內硬功夫,刺刀見紅,打到清國的直隸平原,在那裏和清軍決戰什麼的。”
“這還不狂妄?沒有海軍,他想讓那24萬陸軍全部遊過日本海嗎?”樺山紀資冷笑道。
“是啊。權兵衛大臣也是這麼認為的。他直接將了川上中將一軍,問他陸軍有沒有優秀的工兵。川上回答說帝國陸軍的工兵都非常優秀。結果,權兵衛大臣大聲叫好,讓他趕緊開始派工兵在九州到釜山之間架一座橋起來,要不然陸軍過不了海。結果,川上中將立即就不再說話了。”伊東祐亨笑道。
“他應該感謝山本君。身為參謀本部總長,陸軍的第二號人物,居然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想不到,他有什麼資格帶領陸軍為帝國征戰?而且,他居然認為清軍毫無戰鬥力可言……難道他以為清國的那三支新軍是擺著好看的嗎?”樺山紀資又忍不住冷哼道。
“伊藤首相也正是擔心這個,所以,才突然改變主意,改由海軍來發動這場戰爭。”伊東祐亨又道。
“也是山本君的主意?”樺山紀資又問。
“這個倒不是。聽說是伊藤首相自己的意思。”伊東祐亨道。
“為什麼?陸軍的計劃雖然沒有考慮到製海權,但總體上應該還是可行的。”樺山紀資道。
“伊藤首相認為,征清作戰是渡海作戰,沒有海軍的護送,陸軍無法登陸。在海軍奪得黃海的控製權以前,運兵運糧的所有船隻都在北洋水師威脅下,如果北洋水師一旦切斷陸軍的兵員,軍火,糧草補給線,不管在朝鮮登陸了多少人,也不管這些人如何善戰,就隻有失敗這個唯一的結果。所以,伊藤首相覺得,這次作戰,必須由海軍先行將北洋水師擊敗,取得黃海的製海權,否則,根本就沒有必要開戰。……而這還隻是其次。首相閣下還認為,隻要我們打敗了北洋水師,就可以就近威脅清國首都和其沿海重鎮……這樣一來,清國的三支新軍就將被迫以保護北京和其江南錢糧要地為首要任務,那麼,等陸軍由朝鮮登陸之後,就隻需要麵對東北那一支新軍,壓力將大大減小。”伊東祐亨解釋道。
“很好的主意。可是這樣一來,如果我們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陸軍也將不會有任何戰果。到時候,雙方談判,我們將沒有任何可以倚仗的東西。”樺山紀資皺眉道。伊藤博文在他的印象中一向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怎麼會突然犯下這樣的錯誤。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獨一個軍種的事情。以這個計劃,就算聯合艦隊打嬴了,清軍也有了準備,到時候再派陸軍出擊,豈不是要憑白損失更多的人?說不定連一點戰果都不會有。而那樣一來,海軍的勝利又有什麼意義?要知道,戰爭的最後,還是要靠陸軍來完成占領的。
“沒有人知道伊藤首相怎麼會突然想到這麼一個主意。不過,”伊東祐亨突地一笑,“山縣司法相恐怕不會聽他的安排。”
“山縣……”樺山紀資心裏一動,他似乎突然間抓到了什麼,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伊東祐亨的副官突然衝進了艦隊室:
“報告司令官,了望員發現大批敵艦正在向我們開來……我們、我們中了北洋水師的埋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