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王寧一百五十萬的報價的時候,楊宗達的腦袋直接就搖得像撥浪鼓一樣。要知道他當初建廠的時候可是花了將近五百萬元,還不算他裝修這個辦公室的錢。
雖然名義上他的廠子快要停產,下一步就是破產了。但是這不到三分之一報價,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他的這個廠子投產還沒有超過三個月,一切都可以說是新的,而且工人和機器也已經是度過了磨合期,可以按照正常的進度進行生產了。
對於楊宗達的反應,王寧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就算是你去菜市場買點青菜,大部分還都會為了幾毛錢的差價和別人爭吵的麵紅耳赤的。更遑論這可是牽涉到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新的廠子,還有近百號熟練工人,涉及收購金額一二百萬的交易了。
其實雙方都知道,這隻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很是普通的商業談判技巧罷了。雖然楊總擺出一副說什麼都不同意的態度,但是根本就沒有讓王寧他們趕緊走人的意思。
現在楊宗達之所以這樣,完全是認為對方是個港港人,在他的想法裏麵很可能對方並不了解其中具體的市場行情。這也是他的一個談判技巧,完全可以對他們詐上一詐,要是成功的話就有可能賣上一個相對要高的價格。
當他說出自己對這個廠子花費了多大的心血,投入了多少的資金。隻是現在自己現在並不像在這個行業裏麵幹了,要專注於自己的主業,否則他才不會舍得賣的。
但是楊宗達沒有預料到的就是,王寧雖然是一個純粹的港人,但是他可是在內地和內地的各色商人打了好幾年的交道了。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尤其是像楊宗達這樣比較有暴發戶氣質的商人,他見識的最多了。
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天朝的體製決定了過去的幾十年間,整個內地根本就沒有什麼正常的商人、富人,相應的就缺少了很多的底蘊。隨著天朝的改革,造就了一批在商海中出色的弄潮兒,短時間內獲得的巨額財富,由於缺少了相應的底蘊,他們本身的素質沒有跟上。隻會跟著社會上或者是電視、電影上的情景進行表麵的模仿。所以這種情況的發生,在他們這類人身上就是完全是一種暴發戶的氣質。
雖然很多人瞧不起他們,覺得他們就是一群暴發戶,但是每一個人的內心之中卻是對他們的生活那是非常的羨慕的,隻是嘴上不說罷了。
兵道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現在來說,對於王寧他們的情況楊宗達是完全一無所知的,隻是知道他們是一家港資的公司,要不是王寧主動聯係他,他也根本不知道他們要收購一家工廠的情況,可以說楊宗達現在是兩眼一抹黑,百分之九十九的信息他都是一點兒也不了解的。
但是蘇宇這一方,王寧通過他這個消息靈通的朋友可是得知楊宗達的很多信息。雖然說不上是了如指掌,但其中一個他的主要公司現在可是麵臨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麵就行了。這一條就是他的死穴,賣了這個工廠,他就能夠得到救活自己公司最緊要的資金。
要知道如果不是楊宗達實在是找不到資金來源,能夠想到的辦法也都是嚐試過了。他也不會到處急著放出要賣這家工廠的風聲,這家工廠真的是他一時眼紅的產物。奈何等到他建成投產的時候,確實遇到了市場不景氣的情況,差不多就是投入裏麵的資金是打了個水漂。現在他的想法就是趁著工廠還是很新,能夠賣上一個差不多的價錢。利用這筆資金來拯救自己的主業公司,這才是當務之急,至於這家工廠賣了就賣了,他可不會有一點的心疼的。
可惜金融風暴不僅僅隻是影響了他自己一個人,每一家公司多多少少的都是受到了波及。現在大家的資金可都是非常的緊張,這個時候對於資金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看緊的,也不知道風暴持續的時間有多長,根本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往外借錢。
別看平常的時候,大家都是稱兄道弟的,但是到了這種危機時刻,每一個人考慮的絕對會是自己,不能到時候救活了別人卻是死了自己,那樣的話簡直就是悲劇了。
楊宗達的希望很快就被王寧的一席話給打破了,當王寧說出他的外貿公司麵臨財務危機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小算盤是沒得打了,看來是到了壯士斷腕的時候,現在是能多賣一點就是一點。
接下來開始漫長的拉鋸戰,雖然知道自己的一切都被對手知曉了,但是他相信剛才對方的報價絕對不是他們的低價,隻是怎樣接近對方的心理底線就是他的本事了。而且還不能夠把對方給逼走了,這可是他放出風聲一個星期以來,首次有人過來找他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