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司馬遷
【導讀】
本文選自《史記》卷三《殷本紀》。
商曾經多次遷都,遷都的原因至今尚不為人所知。盤庚在位期間, 將都城遷到殷。此後商的統治漸漸穩固,進入強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商也被稱為殷。現代考古證明,殷就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近人在這裏發現了大批甲骨文,是記載早期曆史的珍貴史料。
根據流傳的古代史料,對照近人研究甲骨文的成果,後人發現商其實是一個中央共主和眾多封國、方國等組成的聯盟。封國、方國以及臣屬部落是一些內部存在密切血緣關係的集團,與中央共主有著親疏不等的臣服或盟約的關係。中央共主與封國、方國等以冊命、貢納、朝覲、通聘的形式往來。在有戰事時,諸侯有義務隨從商王出征,討伐叛亂的諸侯或部落;在和平時期,諸侯得入朝為官。
眾多部落、方國在血緣上與殷商無直接關係。有商一代,部落、方國一直叛服無常,商王武丁以大規模征伐鞏固了商的統治。但是商受到的威脅一直沒有消除,強大的部落、方國不斷挑戰商的統治。其中西方的周原先臣服於商,但是強大後與商發生激烈的衝突。商代末年,東夷部落叛亂,商王發動討伐獲勝,但是不久被乘虛而入的周人擊敗。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契:商的始祖。八遷:八次遷都)。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亳:王國維認為,“在今山東曹縣南二十餘裏”。錢穆說:“自湯以前,大體皆在今河南省大河南岸的商丘之附近。”從先王居:相傳契父帝嚳都亳。《帝誥》:《尚書》篇名。下文《湯征》、《女鳩》、《女房》、《典寶》、《夏社》等皆是)。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葛伯:葛國諸侯。葛在今河南寧陵縣東北)。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罰殛:懲罰。無有攸赦:決不寬饒)。”作《湯征》。
伊尹名阿衡[阿衡:官名。《詩經》:“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 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奸:通“幹”,求見。有莘氏:當時一部落名。媵臣:陪嫁的奴隸。負鼎俎:背著烹調用具。以滋味說湯:借做菜的道理為湯比喻說明治國的學問。]。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素王:古代帝王。九主:有多說,《索隱》曰:“三皇五帝及夏禹也。”]。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複歸於亳。入自北門, 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女鳩、女房:湯的兩位大臣。]。
湯出,見野張網四麵,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麵,祝曰:“欲左,左。欲右, 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昆吾氏:當時的諸侯名。]。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桀敗於有娀之虛,桀奔於鳴條,夏師敗績[有娀之虛:有娀氏居住過的地方。鳴條:地名,一說在今河南封丘,一說在今山西運城。]。湯遂伐三,俘厥寶玉,義伯、仲伯作《典寶》[三:當時諸侯名。俘厥寶玉:據傳桀敗後載其珍寶往逃三。義伯、仲伯:湯的兩位大臣。]。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欲遷其社:想改變夏季祭祀的土地神。不可:未成功。]。伊尹報[伊尹報:向湯報告各方麵的情況]。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
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此處是說帝紂在大臣麵前炫耀自己的才能,認為自己的名聲高於天下任何人。]。好酒淫樂,嬖於婦人[嬖於婦人:貪戀女色。]。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裏之舞,靡靡之樂[北裏之舞:北方的一種淫靡之舞。]。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巨橋:譚其驤認為在今河北曲周縣,錢穆認為在今河南浚縣。]。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縣:通“懸”。倮:通“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