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投資與慎用(1 / 2)

到了裏麵那間辦公室,楊尚林點起支煙,問道:“是不是注冊資金還差一些?”

張若晨點頭說:“大概還差8萬。不知道秦州有沒有幫人驗資的機構或者公司?”

楊尚林說:“幫人驗資的公司?這個肯定沒有。放款的人倒是有,但是利息太高,你就差這麼點錢,找這種人不劃算呐!而且我建議你最好不要跟這種人打交道。”

張若晨知道所謂放款的人,就是放高利貸的。這種人十有八九與黑那個道掛鉤,就算楊尚林不說,他也不想跟這種人打什麼交道。

小姨跟省城的大姨、京城的二舅聯係過後,兩家都表示看好這個項目,願意進行投資,出資額各為8萬,與其餘三家一樣。這樣一來,就籌到了40萬,距離50萬的注冊資金隻差10萬了。

驗資的手續與流程,林偉已經打問清楚,整個過程需要兩周的時間。也就是說,隻要將50萬現金打入工商部門指定的賬戶存上兩周,隨後資金便會劃到新公司的戶頭上,驗資就算完成了。

因為這個時間不長,向親朋好友挪借一些事後馬上還掉,相對來說就容易了很多。但通過這種方式借到的錢卻很有限,也就是2萬左右的樣子。

常言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還差8萬。雖然湊到了絕大部分的資金,餘下的缺口大家卻一籌莫展了。

張若晨來找楊尚林打問有沒有幫人驗資的公司,也隻是本著姑且一試的念頭,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秦州這邊私有製經濟仍是以個體戶為主,能搞起正規民營公司的人,還是極少數。在這種大環境下,哪會有人專門幫人驗資,靠這個吃飯豈不是要餓死。

但如果能找到肯幫忙的人,從中收取點好處,張若晨覺得還是能接受的,這才是他找楊尚林真正的目的。畢竟楊師傅從個體戶做起,這些年下來應該會有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即便是利息高一些的短期貸款,通過他介紹的話,就可靠得多了。

張若晨說:“楊哥,你有沒有朋友願意試著做一下這個?”

楊尚林笑了笑說:“隻差8萬的話,我就能借給你。光是驗資這麼點時間,利息什麼的也不用跟我提了。”

張若晨很是意外,說:“楊哥你還真是個有錢人,我當你又是遊戲室又是台球室的,鋪這麼大的攤子早就把錢全投裏麵了。”

楊尚林說:“搞這些的確花了不少錢。不過服裝生意我現在不做了,手裏有點餘錢,暫時還沒想好用來幹什麼。”

他擺了兩年服裝攤後,就轉做批發,從東南沿海地區進貨,再賣給秦州當地的個體戶。以單件服裝而論,中間流通商自然沒有個體戶的利潤高,但二者的出貨量卻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最紅火的時候,秦州有六成以上的服裝個體戶都從他手裏拿貨。

但隨著入行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都趟出了自己的路子,楊尚林的客戶開始大幅減小。他也沒想在這個行當一直幹下去,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抽身轉行。等遊戲室台球室弄起來後,就完全退了出來。

原本他有開精品服裝店的打算,後來覺得投資比較高,本地人的消費能力暫時又沒跟上來,就沒有去搞。聽張若晨說開公司差錢,不由萌生了一個念頭,說:“不如我把錢借給你,你去投資你們家的生意,你看怎麼樣?”

張若晨訝異道:“你就這麼看好我?”

楊尚林說:“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眼光。與其把錢扔在銀行裏發黴,不如拿出來派些用場。”

張若晨笑著說:“你這麼一講,我感覺壓力有點大呀。”

楊尚林微笑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嘛。”

與楊尚林熟悉之後,張若晨發現以前在學校裏聽到的種種關於“和尚”的傳說,大都非常扯淡,或許隻有善拳腳講義氣這些內容是真的。其實楊師傅是一個非常講規矩的生意人。

就拿眼下這件事來說,楊尚林不願看到手頭的資金閑置,這是標準的生意人思維。而且言明隻是借給張若晨個人,純粹是私人借貸,與公司股權全無關係,也不涉及利潤分紅什麼的,完全是置身事外的態度。

所以張若晨沒有猶豫,接受了這份資金援助。這不僅僅是一筆貸款,同時也是與一位未來億萬富豪的交情。從楊老板的發家經曆以及後來的發展路線來看,他是一個有眼光並敢於冒險的人,就這樣甩出八萬塊錢並不奇怪。

而從楊尚林的角度來說,自打第一回跟張若晨聊過,就沒有將其當成一個普通高中生。後來兩人又聊過生意方麵的事情,他越發肯定張若晨非池中之物。如果看是投資的話,他這筆錢也不是衝著超市項目去的。

說白了,楊老板是看好張若晨這支潛力股,投資的是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