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華國。

吉省鹿合市梅陽縣先鋒山中部的山腳下,坐落著一個小村莊——下灣村。

下灣村隸屬前進公社,背靠著大山,村口又有一條小溪流過,既可以靠山吃山,又可以靠水吃水的村民們,過著平靜祥和的日子。

哪怕是剛經曆三年饑荒,他們看上去也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健康一些,至少沒到麵黃肌瘦的地步。

這之中,又以村長許老五一家子的生活過的最滋潤。

村子裏的村民敬重許老五在饑荒的三年裏對大家的幫助,一般就喊許老五五叔,喊媳婦趙大丫五嬸或者許嬸子。

不過許老五和趙大丫都自謙道,自己不過是個老頭子和老婆子,叫許老頭的許婆子便可以了。

許老五許華盛和妻子趙大丫二人一共生了三個兒子。

大兒子許愛國在十多歲就跑去從軍,後來就一直在部隊生活,建國兩年後回村,娶了同是前進公社,卻更靠近縣城一些的大舍村有名的赤腳醫生黎大夫家的大女兒黎秋月。

許愛國和他爹許老五一樣,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許文東,今年九歲,剛上二年級。二兒子許文南,今年六歲。三兒子許文北,今年四歲。媳婦黎秋月眼下還懷著孕,眼看著就要生了,還不知道男女。

許老五的二兒子許愛黨,則是在家裏務農,目標是以後繼承他爹的職位,當村長,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不再挨餓。成年後,他爹娘給他招呼著娶了山那邊高廟村的宋杏花,生了兩個兒子,許文西和許文聰,一個五歲一個兩歲。

許老五的三兒子許愛民,和兩個哥哥都不一樣,是個喜歡讀書的,自己也努力,今年剛大學畢業,眼下在縣城的鋼廠上班,還沒有結婚,不過村裏盯上他的人可不少,畢竟這年頭,大學生可是稀罕的很。

因著大兒子在部隊努力,把自己的津貼全都寄回了家裏,管事的媳婦趙大丫又能幹,在饑荒的三年裏,許老五一家過的日子比村子裏其他人家過的寬裕不少,就連屋子都是磚瓦房。

不過許家可是正兒八經的農民出身,磚瓦房也是前幾年建的。

秋收已經要接近尾聲,三年大旱過後,終於迎來了豐收,眼下村子裏的人大多在曬穀場忙碌著,等待清點今年的收成。

許文東的秋收假期也要接近尾聲了,不過隻要還沒回學校上課,許文東就很開心,哪怕隻能帶著四個弟弟在院子裏玩。

許文東的母親黎秋月半坐在屋內的炕上,給自家幾個皮孩子們縫補著衣裳,肚子高高隆起,看著月份顯然已經不小。

聽見外頭孩子們的打鬧聲,黎秋月微笑著摸了摸自己隆起的肚子:“乖孩子,你怎麼還不出來呀,你的哥哥們都在外麵等著帶你一起玩呢。”

沒有等到腹中孩子的回複,黎秋月又拿起另一條破了的褲子,繼續縫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