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在這燕國實行的是重文輕武的國策,不分士農工商,即便是商人及其子弟都可以入學讀書,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中可以做官,商業貿易是燕國朝廷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商人受到尊重,地位也很高。
葉亮接過葉青手中的考籃,躬身道別,“我進去了,你們先回去吧,待考完後我會自行回家的,你們不必為我操心。”
“認真審題,別粗心大意。”
“一筆一捺要寫仔細了。”
“小心些袖子別糊墨。”
葉亮帶著家人們的殷殷囑托,緩緩走進了龍門之內。
高家人目送他進去後,才往家裏回去。
……
此時差人們停在縣衙內最前麵的院子裏,他們分成四隊,分別檢查著考生們的親供、互結、具結和隨身攜帶的考籃。
因為號舍(就是考棚)離縣衙很近,所以直接在縣衙內檢查完畢後,再將他們統一帶過去。
這些衙役都檢查的很仔細,親供、互結、具結上要有姓名、年歲、籍貫、體格,以及容貌特征等,同時還要寫清楚往上三代的存歿履曆以及具體的互結人與具結人。
考生帶的考籃中,紙是不準帶入場的,哪怕是一張白紙都不行,硯台都不許過厚,以防中間空心攜帶小抄,必須穿單層衣服,單層鞋襪,皮衣不得有麵,氈毯不得有裏。
葉亮就穿了三層單衣,連鞋子襪子都得當場脫下來檢查。有的考生腳臭,還好現在天氣寒冷,味道才沒有飄散開來。
水也是不能帶的,但允許帶食物。所有的食物都要經過衙差的檢查。衙差們沒有直接上手,而是拿專門的刀具,將食物切成小塊,仔細看過後才給過。
之所以檢查得這麼仔細,就是因為司空見慣了,每年都總有些考生心存僥幸作弊,夾帶小抄之類的東西,如果衙差們在外麵沒有檢查出來,在考場裏麵被查出來,那麼他們也要擔責任,輕則仗罰,重則開除。
朝陽升起之時,葉亮終於順利的通過了第一道防線,跟著差人們來到了號舍。
……
號舍左右兩壁磚牆在離地一二尺之間,砌出上、下兩道磚托,以便在上麵放置上、下層木板。
白天考試,上層木板代替桌案,下層木板為坐凳,供考生坐著答題,夜晚取出上層木板並入下層,用來當睡覺的床。但因號舍長度隻有四尺,相當於1.33米 ,人睡下去連腿都無法伸直。
每排號舍都會編上一個字號,但不是用數字而是用《千字文》編列,在巷口門楣上書寫“某字號”,比如“天字號”,這是古代編列順序的一種方式。
每一排號舍多少不一,有的十間,有的二十多間,都向南排成一條長巷。巷口備置了號燈及水缸,可供考生夜間行路,白天飲水之用,每一排號舍的末尾設有一個廁所。
並且號舍是沒有門的,考生需自備錘子、釘子、凳子等工具,來幫助自己將號簾釘好,以此充當門來抵禦風寒,考試的時候要拿下。
考生坐在號舍裏,是看不到其他考生的,這樣也是為了避免打手勢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