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2)

豔陽之下,一艘帆船從東麵駛來,白色的風帆在鼓成飽滿的半圓。船不大,但吃水很深。看得出來,船上的東西很重。

當這艘船從陳留境內的河道轉而北上開封的時候,很多人都跑到合邊去看。

因為陳留沒有碼頭,這一船貨物要到開封,為了迎接這第一船貨物和船上的商人,陳留統治者高原在接到消息後特意跑到開封等在卸貨,黃河改道也不是全是壞處。現在陳留道開封交通順暢,乘船一日便到。如此一來,開封和陳留的聯係進一步緊密,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軍事角度來看,都是一件大好事。

為了迎接陳留的第一次,高原甚至組織了一批陳留商人在碼頭上弄了一出盛大的歡迎儀式。等商船的跳板剛一搭上開封碼頭,鞭炮“劈啪”的響起,軍樂隊的腰鼓擂得山響。倒把剛從船艙裏探出頭來的一個高鼻深目的洋人嚇的猛地將手當在搖帶上的手槍上麵。

“鬼呀!”碼頭上一陣雞飛狗跳,所有人都吃驚地張大嘴巴,軍樂隊手裏的鼓錘都掉到地上。

好在這些商人們都是 多識廣之輩。而開封以前一直都有洋人,其中還包括幾千猶太人的後裔,雖然這個老外的模樣很嚇人,他們都還保持著基本的鎮定。

“哈羅!”高原率先走上前去,伸出手。

“你在說什麼?”一口蹩腳的漢語讓高原吃了一驚。

這個老外年齡大約四十左右,高鼻深目,一頭卷曲的黑色頭發。

“將軍,這位是那大耳那先生。”一個隨洪強去揚州的細作從後麵走過來,跪在高原麵前。又向那大耳介紹高原,“這位是我們高將軍。”

“起來吧,做得好。”高原朝他點點頭。

那大耳,哦,其實應該是納達爾,一個很標準的南歐人名字,隻不知道是葡萄牙還是西班牙人。

“歡迎你,納達爾先生。”高原露出溫和的笑容,心中突然有些激動。看這艘船並不大,船上如果裝的是糧食和布匹之類的生活用品,量絕對不大。從揚州到開封路途遙遠,隻怕要虧本吧。看來,裏麵肯定是滿滿一艙高附加值的商品。難道是火器?

納達爾格子不高,神態有些傲慢,但說話卻十分直接:“很高興見到你,將軍閣下。我聽說你這裏有大量黃金,而我有一船好東西。”

“是嗎。”高原道:“黃金我有不少,不過我要先看你的貨,看是否值得讓我掏腰包。”

“那是當然,不過,天氣太熱,將軍打算在碼頭上同我完成交易嗎?”納達爾看了看頭頂的烈日, 敞開的胸脯上全是汗水。

“那好,我們找間屋子談吧。”

納達爾是一個葡萄牙人,早年曾在軍中服役。天啟末年來到澳門,並長居於此從事中葡貿易,做起了掮客。也就是幫人大量收購絲綢和茶葉回歐洲,然後將歐洲的商品輸入中國。當然,中國也不需要購買什麼?因為長期生活在澳門,納達爾的中國話雖然蹩腳,但同人進行基本的交流卻不存在任何問題。

洪強這次去揚州後,很快地找上了這個外國人,並說需要購買一大批軍械,尤其需要燧發槍。

燧發槍從發明到列裝軍隊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最早的燧發槍才出現在十其世紀的法國,距崇禎年已經快半年了。燧發槍最早裝備部隊是一五四四年的德國。當時德軍騎兵裝備了燧發槍,法國軍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燧發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也雇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也配備了燧發槍。這樣,燧發槍慢慢成為騎兵的主要武器。

現在是崇禎十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二年,距離燧發槍在歐洲展出大展神還有兩年時間。但已經覺察到這種新型武器威力的歐洲國家已經開始大量裝備。

明朝本是葡萄牙軍火的主要客虎,雙方在各個領域都有交流。明軍的紅衣大炮也大多從他們手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