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銅炮呀!”梁雲龍大為失望。
“銅炮不好嗎?”高原有些奇怪。
“不好。”炮兵統領不住搖頭,說:“銅炮太容易發熱,射速也低。每射一次炮膛都要長大一些,慢慢地就打不準了。而且,這銅炮壽命實在太低,廢物,都是廢物。扔了吧。‘
“別忙。”高原嗬嗬一笑,“雖然沒什麼用,可這東西是銅呀,銅就是錢,我還打算自己造錢呢!”說著就命人將這些炮裝在木筏上拖回陳留。陳留的鐵匠自從上來被征集起來打造兵器以後一直沒有解散。這些技術人員都是寶貝,高原才舍不得讓他們去做農夫呢。索性統一編進軍隊養了起來。
那些鐵匠原本隻是農夫,現在卻做了士兵,都很不高興。在明朝,匠戶的地位極端低下,軍戶比匠戶隻好一點。不過,一進軍隊,發覺能吃飽肚子,也就安下心來。
但高原也意識到,比起吃飯問題來說,解決工匠們的身份問題更為重要,連他們都瞧不起自己,隻怕幹起活來也就不那麼帶勁了。
鑄造錢幣的工藝很簡單,做幾個模子把銅汁、鉛汁澆進去就成。現在的陳留黃金庫存巨大,但黃金卻不能作為錢幣流通,要想繁榮地方經濟還需要大量銅錢。
將來陳留招集民夫做工、軍人的軍餉都可以用銅錢支付。
據高原回憶,開封大多是銅炮,若都收集起來,起碼有好幾萬斤,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東門這邊因為不是主要戰場,火炮極少,忙乎了一整天才弄了六門。
當天晚上,一千多條漢子都睡在城牆上。為了做飯,大家一聲喊,將箭樓裏的木材拆了個精光。
睡在城牆上,耳邊全是“嘩嘩!”的水聲。天亮的時候再看腳下,水居然退下去一尺多。按照這個速度,估計再用上三兩個月,開封的水就退光了。
但即便如此,開封也不可能盡複舊觀,在真實的曆史上,開封被淹之後一直都沒有重新住人。直到康熙四年才開始在舊址上重建。因此,現代的開封城已經不是明朝的那個開封了。
第二站是西門和西城,這裏的火炮多得讓人吃驚。因為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眾人的動作也快上了許多,一連忙了兩天,總算將所有的火炮起出。共計大小銅炮四十門,紅衣鐵炮三門。
銅炮自然是送回陳留鑄錢。鐵炮正合陳留軍之用,都是六磅大炮,長三米,呈前細後粗狀,口徑也不小。大炮上沒有一絲焊接痕跡,估計是整體鑄模,看樣子可以裝幾斤重的大炮彈。隻可以明軍走的時候將準星和照門之類的附屬設備都破壞殆盡,讓梁雲龍懊惱異常。
高原安慰了他幾句,說大不了讓商人從揚州請些工匠回來修補一下。
隨著火炮一門接一門地從水裏起出,梁雲龍的煩惱很快消失,雖然大多是銅炮,鐵炮也不過是寥寥三五門,但大多完好無損。
忙了一周,除了上百門銅炮外,居然拚湊出六磅鐵炮四門,四磅鐵炮十門。
梁雲龍笑得進牙不見眼,“若是當初我也有這麼多炮,高原你隻怕不是我的對手。”
高原一笑,不搭理這個老兵痞。倒是一旁的莫清恨得牙關癢癢,提著拳頭就要打人。
“收獲不小,可以回去了。”高原問梁雲龍,“炮兵訓練得如何了?”
梁雲龍,“將軍以前劃撥給我的士兵都訓練完畢,不過人還不夠。現在的問題是炮多人少,還需要半年才能拉上戰場。”
一門火炮至少需要十個炮兵,裝填、測距,搬運、清潔炮膛,掩護用牌子手,這十四門火炮至少需要一百二十個炮兵。更別說後勤運輸和維護了。
“好,我再給你一百五十人。”高原很爽快地答應了。
“是不是要單獨成立一個炮營房?”梁雲龍小心地問。
“不用,火炮直接下放到部隊,你隻負責訓練。”高原很幹脆地拒絕了這個土匪頭子。不過,梁雲龍的話也提醒了高原,現在的陳留軍已經有五千來人,再照搬以前的那套管理模式確實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