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你跟村裏人學了什麼?(1 / 2)

張梓若高興道:“那照兒來和大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寧旭一家人感興趣地注視著他,想知道他會如何應對。對一個孩子,甚至對一個大人而言,進退有度,都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沈照跳下凳子,理好衣袍,精致漂亮的眉眼不自覺的彎起。

“我們可以用同類的事情進行提醒。”

“什麼同類的事情?”小朋友們紛紛發問。

沈照細心講解:“就像是子貢探尋孔夫子心意那樣,用同類的事情進行打探。”

“孔夫子領著徒弟周遊列國時,曾經到達衛國。衛國想留下孔夫子,給他提供了一個俸祿待遇極好的職位。

但當時衛國國內的形勢非常不好。

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沒有傳位給兒子蒯聵(kuǎi kuì),而是直接將王位傳給了孫子衛出公。”

“蒯聵(kuǎi kuì)非常不高興,認為王位應該是他的。於是,他和自己的兒子開始爭奪王位。”

“孔子的弟子們有支持蒯聵(kuǎi kuì)的,認為衛出公和他爹爭奪王位是不孝;有支持衛出公的,認為這是上一代君王傳下來的王位,衛出公繼承天經地義。”

“弟子們不知道孔子會支持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留在衛國做官。

因為當時非常混亂,孔子和他的徒弟們留在衛國,可能會受到牽連有危險。

大家都很想知道孔子會不會接受任職。有人慫恿子貢,讓他去找孔子問一下,探聽消息。”

“但肯定不能直接詢問,不然可能會被孔子罵愛打聽。要是站錯了隊伍,問錯了話,就更不好了。子貢就換了一種方法詢問。”

“他去問孔子:夫子,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說:他們都是古代的賢人。

子貢又問:他們後來是否有怨悔呢?

孔子說:他們求仁德,便得到仁德,又怨悔什麼呢?

子貢出來後,就告訴大家,孔子是不會留在衛國做官的。”

家長們聽得迷迷瞪瞪,不解道:“他就問了這幾句話,咋就看出來孔子不想做官呢?”

沈照眉眼彎彎地說道:“因為伯夷和叔齊的典故啊!”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諸侯國叫做孤竹國。國君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兄長伯夷和弟弟叔齊。”

“自古以來曆史都是立長子,但是國君非常喜歡小兒子,就立叔齊當了繼承人。”

“孤竹國國君死後,叔齊不肯坐國君之位,希望自己的哥哥繼位。

但他的哥哥伯夷說這是父命,讓他繼位,伯夷自己則選擇逃走。

叔齊覺得自己做君主有失大義,於是也跟著哥哥逃走了。

他們兄弟逃出孤竹國以後,聽說西伯姬昌是一位賢君,決定一起到西岐生活。但是他們到西岐的周部落後,周文王姬昌已經去世了。

這時候,周武王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準備發兵討伐商紂王。

他們知道這個消息後,趕快上前進諫,對周武王說:‘您的父親才去世不久,就立刻起兵打仗,這是孝道嗎?您是商朝的臣子,卻起兵攻打紂王,這是仁義之道嗎?’

周武王身邊的士兵聽到他們的話,非常生氣,衝上去就要殺了他們兄弟二人!

薑太公阻止了周圍的士兵,說:‘他們都是義士!’不讓傷害他們。

後來,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他們覺得吃周朝的糧食是一種恥辱,於是就在洛陽的首陽山尋找野菜吃,不久後雙雙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