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2)(2 / 3)

很多時候人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有了名譽地位了就想要美女金錢,有了洋房還想要名車,漂亮的還想更漂亮,錢多了還想錢更多,心中的溝壑不斷地被各種欲望填滿,人性的劣根性導致了人們在永不滿足的底線上掙紮。盡管很累,卻欲罷不能。

人到死也離不開欲望。命運總是在滿足一個人的欲望的同時,塞給他一個更難填的新的欲望。每個凡夫俗子都有各自的欲望,世界上可能隻有兩種人沒有欲望或欲望很小:

一是物質或精神生活極度貧乏。比如說沒吃過龍蝦的人不會產生吃龍蝦的欲望,不知網絡為何物的人也不會迷戀上網,原始人自然對錢沒有興趣。

另一種則是在得到這件東西之後,欲望就會減退甚至消失。比如說,一個人對一個職位非常渴望,但得到之後會覺得也不過如此。戀愛、婚姻和金錢都無一例外。這就不難奇怪那些風流一生的人反倒更容易找個普通的女子成家立業,因為該經曆的他都經曆過了。

有個在銀行做事的朋友說,錢這東西我是很喜歡,它也不討厭我,我們經常接觸,但我卻絕不可能把它帶回家據為己有。也許我對它的欲望一天天地加深,但我卻不能那樣做,否則的話,不是它出事就是我出事。最後不是同歸於盡就是魚死網破……

人不能有貪念,因為我們往往會因為貪婪而因小失大。當我們得到不義之財時,怕東窗事發,於是過著緊張不安的生活,唯恐被人發現,那又何苦呢?得到了一些錢,卻增添了無限的內心壓力。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因為一點小利,卻增加了長時間的壓力和壓迫,白天心神不寧,晚上惡夢連連,真是不值得。

屬於我們的,可以拿得理所當然;

不是我們的,一文不取。

那山總比這山高,到了這山沒柴燒

一天,佛光禪師開講禪門真理以後,徒眾甲向禪師稟告道:“老師!生死事大,要了生脫死,唯有念佛往生淨土,所以弟子想到靈岩念佛道場去學念佛法門。”

禪師聽後,非常歡喜地回答說:“很好,你去學淨土念佛法門回來,能讓此地佛聲不斷,使我們的道場真正如蓮花世界。”

佛光禪師和徒眾甲的話剛說完,徒眾乙立即起立合掌稟告說:“持戒能讓心靈獲得更多自由,佛門沒有比戒律再重要的事,老師,所以我想到寶華山學戒堂學律法。”

禪師聽後,仍然歡喜地回答道:“很好!你學律回來,能讓我們道場具有三千威儀,真正成為一個六和僧團,真是太好了。”

佛光禪師的話剛說完,徒弟丙也整衣頂禮說道:“老師!學道莫如能即身成就,弟子思前想後,想現在就到西藏學密去。”

禪師淡淡一笑,即刻答道:“很好!密宗講究即身成佛,你學密回來,影響所及,我們這裏一定多人當身成就金剛不壞身。”

佛光禪師為甲乙丙弟子這樣回答後,在座旁的侍者很不以為然,因此就非常不滿地問道:“老師!您老是當今一代禪師,禪是當初佛陀留下的以心印心的法門,成佛作祖,沒有比學道參禪更重要的事,他們甲乙丙等應留下來,在您的座下與您學禪,以期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才對,您老怎可鼓勵他們走呢?”

佛光禪師聽後,哈哈大笑說道:“我還有你啊!”

我們經常會聽到周圍人這樣抱怨:“我真羨慕你,工作那麼清閑,沒有壓力,掙錢不多但生活也沒有憂慮,每天下班都有充足的時間去享受天倫之樂,我啊,唉——有什麼樂。”而對方就說:“好?上班無所事事地在那兒等著到點下班,回家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工資低,生活得既充實,又想買什麼都得算計,哪兒有你好,豐富。”

小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穩重,大人也會顧念小孩子的清純率直;女孩子向往男孩子的堅強豪放,男孩子也會偷偷豔羨女孩子的嬌媚靈動;普通人豔羨名人的卓越尊顯,名人又何嚐不垂涎普通人的平凡自適……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並感歎上蒼的不公,名利與自己無份,富貴與自己無緣,卻對自己的擁有視而不見。費盡心思去追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得到的往往是一枚難以吞咽的苦果,其結果是既沒種到別人的田,還白白荒了自己的地,得不償失。

其實,一個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種福氣。無論你是誰,身在何處,一定會有許多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在羨慕著你。試想,當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那麼,我們就會心平氣和一些,心滿意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