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少年,是部落的未來與希望。
雲桐在五年內,也有了兩兒一女。
嬰幼兒與少年多後,她的重心開始放在嬰幼兒的成長與教育上麵。
她讓人在部落圈了幾個地方,建起了幾座竹樓。
一至三歲的弄成嬰幼兒樂園一般的房間,裏麵鋪上了柔軟的皮毯,讓小孩子在裏麵盡情遊,盡情的玩。
負責看管的幾個雌性則負責她們的安全,時不時給他們唱歌,讓他們可以快樂的成長。
三至六歲的小孩子則多了許多啟蒙的教學,例如數字積木,手工玩具。
用草稈織草猛,竹蜻蜓,小金魚,小星星等小玩意,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她還開始給小孩子教簡單的數字與一些簡單的文字,教他們一些普遍的常識。
六歲以後的兒童,不管雌性雄性,早上開始練習拳法,練拳後兩三個小時飼養小動物,如小兔小雞小驢小羊等。
午後開始學習兩個小時識字,然後開始跟著大人學種田,學釣魚抓魚。
有些早早跟著父親學會了水性的小孩子,也跟著父親坐在竹筏上到湖中捕魚了。
當兒童長到十歲之後,已經組成了少年狩獵隊,組團跟著幾個有經驗的雄性出外打獵了。
因為長年累月的營養支持充足,十歲以上的少年相比父輩,他們長得更壯更高大了。
部落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族人們分工已經成了規模。
少年到十四五歲後,也開始選擇自己想幹的活。
不管是工匠,農耕還是畜牧,狩獵,都可隨心選擇,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盤圭部落在經十餘年的發展,他們根據幾個山穀為據點,形成了幾個村落一般的聚居地。
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為了提高所有人的積極性,雲桐向梭甸提議,推出了私有製與以物易物。
並推先出了大隊長與城主,還有各個小隊長與治安員。
眾族人以家庭為單位,每家每戶自己所出的不管是產品。
不管是農作物還是養殖,狩獵,每天勞動所得,每天上交一小部分,餘下的歸自家所有。
上交的產品當作賦稅一般發放到各個管理員的手上,作為他們工作的工資。
而各管區所有人自己的 出產,也允許以物易物,相互交換。
最後雲桐再向梭羅推出了銅錢為貨幣,讓他們把自己多餘的作物換上銅錢,再用銅錢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雲桐的推動下,梭羅在四個上村落最中間的位置,開僻了一個集市,讓他們在逢趕集日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送到集市,讓人用銅錢購買。
十五年後
梭羅與雲桐的兒子,小名小狼的長子胡楊已經長成。
胡楊自小得到雲桐與梭羅的教導,已經成長為附近最強大的勇士。
他的臂力比梭羅更強健,在盤圭的威望日盛。
而次子胡柏十三歲,也跟雲桐學了一身本領,不過,他更喜歡講究謀略,做事更有章法。
最小是個女兒胡柳長得跟雲桐幾乎是一個模子裏出來的。
自小梭羅喜歡把她放在肩頭上,帶著她一起去打獵,把最小的女兒教得野性十足。
小女胡柳膽子養得極大,自小有小狼陪著抓小兔,大一點坐在父親的肩頭跟著出去打獵,當她十歲以後,幾乎天天往外跑。
雲桐為了這個生錯了性別的女兒,幾乎操碎了心。
尤其當她闖了禍,禍害了別人家的小羊小雞的時候,雲桐隻得厚著臉皮帶著她賠償與道歉。
當然,一般人遇到胡柳吃了虧,總會退讓幾步的。
不過,總會有意外的時候。
雲桐在院子中給幾排豆角澆水,阿青心急火燎地衝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