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的初夏是金色的,千裏平原鋪滿了黃金,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的莊稼漢們樂嗬嗬的笑著,這是一年中最幸福但也是最忙碌的時候了。
北方農村的學校和城市裏放假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通常都是夏收和秋收的時候家裏人手不夠,需要幹不動重活的孩子作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再說這時候也忙的照顧不來,所以在城市的孩子放暑假的時候恰恰是農村開學的時候。
由於晴天家裏基本沒有勞力,爺爺、奶奶都有自己的工作,以前爸爸和姑姑他們也都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所以自家的土地都承包給鄰居胤文的父親李晴北了。
晴天並不用像其他孩子一樣去幫家裏的忙,所以對同族的即算徒弟又算小弟的訓練這段時間也鬆懈了許多。但晴天卻沒有閑著,和十幾個五六歲幫不上大人的忙的小孩子在學習之餘跑到莊稼地裏揀沒收幹淨的麥穗頭。
這在北方,特別是黃河以北很常見,一些沒有勞動力的小孩子和老婆婆因為幫不上什麼忙,就去揀沒有人在乎的麥穗,積少成多,待到夏天去換些杏和西瓜之類的水果,這已經是一種勤儉的美好的傳統了。
晴天提著明顯比別的孩子少很多戰果的口袋蹲在河邊的洋槐樹下乘涼,看著眼前的一片看似黃金卻比什麼都賤的糧食為農民感到悲哀。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們累死累活的辛苦了一年的勞動卻剛剛溫飽,甚至交不起孩子的學雜費,更進不起醫院。許多的孩子因為上不起學羨慕的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傷心流淚,更痛苦的卻是大人明知道隻有讀書才能擺脫這種窘境,卻依然無奈的讓自己孩子在家幫忙,隻是因為沒錢,這是千百年來的怪圈,卻很難走出來。
晴天決定幫他們一把。雖然因為小學的校長是善良的奶奶,村裏孩子很少輟學,而且這兩年在晴天的輔導下,更是一個都沒有,而且功課是極好了,但能保證他們初中不輟學嗎?高中呢?更別說大學了。就算他們在晴天的幫助下,會有出息,但假如家裏出事了怎麼辦?要到醫院的時候又怎麼辦?問題很多。
晴天決定利用自己的能力幫他們致富,從身邊做起,帶領大家奔向傳說中的小康,晴天是很又這個能力的,不然活了兩輩子不如一頭撞死算了。但晴天不是神仙,也不是內褲外穿的超人,他沒有能力幫助所有人,他隻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了。
傳說中修道的人是不會管世俗中事的,世間的一切對他們如過眼雲煙,是修行路上的妄境,人命更是如螻蟻一般。所以修行者在世人眼裏都是極度自私的,是無情的。
大道千條,我隻取一。晴天選的是入世修行,在人世間鍛煉心境,安定心神。入世可善可惡,隻看你如何選擇,本身並無優劣之分。為惡是很凶險但很快捷的修行,是在誘惑放縱中淬煉本心不迷失,但極易受誘惑墮落而萬劫不複,這也是大部分人認為是魔道的原因;為善很穩妥但也提升很慢,道家稱作外功,佛教稱作功德。晴天立下了目前的目標:造福一方!即幫自己做了功德,又富裕了家鄉,合則兩利的事情是晴天很樂意做的。
想到即做。
晴天把戰果扔到院子裏就風風火火的去找爺爺和爸爸商量。
對晴天的想法很感興趣的安娜和奶奶也跟著來到了書房,一家五口樂融融的擠在一起為寶寶的大計出謀劃策。
靠山吃山。但方圓幾百裏連土丘都不見的華龍隻能依靠祖祖輩輩辛苦耕耘的土地了。決定了方向,大家達成了在土地上想辦法,其實晴天是想辦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但想法還不成熟就先沒有提出來。
爺爺是三句不離本行,張口就往中藥材上打主意。奶奶馬上提出,適合這裏地形的藥材不值錢,值錢的卻不適合這裏的條件,讓爺爺大受打擊。晴天看爺爺可憐,怎麼說也是為自己出力不是,安慰爺爺:“也不是沒有適合我們這裏的名貴中藥材。比如人參啊、靈芝啊、天麻啊什麼的。但這些對技術、對一些特殊的條件要求極嚴,目前並不適合我們。而且,藥材的話要形成規模化才有良好的效益。目前我們的條件還不成熟,但以後我們肯定會做的。”
晴天的老爸即時翻譯給安娜聽,但視界開闊的他們馬上被寶寶的卓識震驚了,太又遠見了!即使知道自己的寶寶有多麼優秀有多麼天才,但還是經常被寶寶的驚人之語所震撼。
晴天老爸提出來種果樹,大家都很讚同,認為這是一個算是一勞永逸的很不錯的辦法了。但晴天還是否決了這個看似很美的提議,晴天給疑問的長輩解釋:“雖然果樹一旦種上就可以很多年享受成果,但你們想過沒有,水果至少要三年才結果,鄉親們這三年怎麼辦?而且樹苗要很多錢,一家兩家我可以借給他們,可我就這麼一點無疑似杯水車薪了。況且我從書上了解道,果樹對天氣的依賴很大,一旦發生意外,怕是鄉親們承受不起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