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人無三分銀。
老黔州的都知道這句諺語,黔州是有名的水環山,山環城,城與城之間連著城的省。
要說“地無三裏平”確實誇張了些,可這五裏之內找不到一塊平原,亦是實情。
早些時候,黔州“七十二道拐”建成,洋汽車在上麵跑都得用龜速,道陡峭,這座山連著那座山隱於雲霧中,山勢高地勢低,山脈走向那是如盤龍走蛇一般,也因此被稱為“魔鬼公路”。
路的盡頭,則連著黔州的州都,黔陽。
咱們今天別的不講,就講黔陽老一輩那時候發生的一個故事,這故事啊,是我從我爹嘴裏拚拚湊湊聽來的,若有缺失,您們觀眾老爺多擔待。
我爹姓魏,我家祖上是當官的起家,到我祖爺爺那輩,他老人家忽然辭了官下海,帶著家裏的老夥計,還有當官時的人脈,二十多年也算拚搏出偌大的家業。
聽我爹說,當時祖爺爺他老人家商會的酒甚至能穩定銷售給洋人,更是黔州英租界一家富華大飯店的固定供酒商。
要說在當時,能和洋人扯上關係,那可是真真的不得了。
從這,也能看出我祖爺爺的手眼通天。
我爺爺魏止風,是祖爺爺親兒子,也是祖爺爺經營的隆興商會大少爺。祖爺爺他老人家早年喪妻,別看是黔陽城一等一的人物,他還就真守著一個獨子過起了日子。
十年如一日的將隆興商會經營的蒸蒸日上。
身下就這麼一個獨苗,老爺子自然對這個獨苗寄予厚望,那時候富人家流行出國留學,老爺子也不是什麼食古不化的老派人物,盼著獨子能出國多學點東西,給隆興商會注入新活力,還真就狠心把魏大少送了出去。
魏大少出國學的是經濟管理學,偏偏他對接管商會沒什麼興趣,十多年的時間,老爺子又不能擱在身前看著,後來老爺子才知道,魏大少還輔修了法醫學。
這魏大少魏止風,也就是我爺爺,就是咱們今天這段故事的主角。
咱們說完我爺爺,再說說我奶奶。
我爹曾用一句話評價過我奶奶。“威如淵如海。”
我爹姓魏,其實是兩位老人家的養子。從魏家旁係選出來的孩子,我奶奶在旁看著,一眼就相中了我爹,她說:這孩子一瞧就至純至孝。
聽老一輩的講,我奶奶來曆神秘。在舊社會民智未開,常有各式各樣的邪道,我奶奶的來曆就和老黔陽一個山靈道脫不了關係。
黔陽老一輩都知道,黔陽城離山神廟最近的那座山腳下有一座宅子,誰也說不清那宅子裏姓唐的仙姑是什麼時候搬來的,道上和她有關的來曆是一抓一大把,可真要誰斬釘截鐵的說知道她的來曆,那誰都不敢。
舊社會,仙姑是對女人的讚美,通俗點來講就是這姑娘漂亮,長得不食人間煙火,渾身透著一種令人不敢褻瀆的仙氣。
我奶奶唐若音唐仙姑的名號,在那時的黔陽城名聲甚廣,走出去,上到達官顯貴,下到跑堂賣苦力的都得給她三分薄麵。
當然,這仙姑一名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
也有人習慣稱她為小判官,閻王殿的四大判官個個不是無名之輩,這“小判官”一名也是意為她能上通三聖,下徹九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