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8章 【No.168】百年老號“祥福隆”(2 / 3)

自從林溪火腿被慈禧太後欽點為皇宮貢品以後,“祥福隆”名聲響了,但又由於林溪火腿是貢品,價格不能賤賣,否則會與當時的大清律法有抵觸,這樣一來就使得林溪火腿的生產環節不好控製,生產多了賣不出去,生產少了又怕不夠納貢,於是一年多,一年少,始終找不到生產平衡點,火腿要麼就是放臭了賣不出去,要麼就是納貢多了沒貨賣,沈祥福又不敢得罪當時的達官貴人,隻得以次充好,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

沈祥福因為“祥福隆”林溪火腿的美味搏得了商譽名聲,卻也因為“祥福隆”林溪火腿成為貢品而導致的失敗的生產,蝕了自己幾十年打拚回來的大半財產,這兩相一比較,也不知道究竟是得還是失。

謝文俊倒是覺得沈祥福的做法沒錯,隻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因素造成了那種不好不壞的局麵,要是把林溪火腿的發現以及生產放到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今天,讓市場需求來主導產品的價格,那沈祥福別說可以憑這一美味食品搏名聲,就是發個大財又有何難。

林溪火腿的發現和生產已經輪不到新社會小青年謝文俊來搗騰了,80年代初林溪火腿就已經用“祥福隆”這一招牌生產起了火腿罐頭,剛開始賣得還不錯,隨著時代的推移,到了90年代中期,產品就出現了滯銷的狀況,廠領導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問題,沒有徹底研究造成產品滯銷的原因,隻是盲目的擴大生產,希望以規模效應帶動成本的下降而攤薄產品滯銷所帶來的利潤損失,這一結果卻隻能使得大量的罐頭產品堆積如山,負債越滾越大。

其實“祥福隆”的失敗之處就在於管理上,廠領導當時如果認真研究產品滯銷的原因,就會發覺在廣告宣傳遍地開花的90年代中期,當當憑著自己老字號的名聲什麼廣告也不打,什麼宣傳也不做就想要開發新客戶是有一定難度的,反而老客戶會隨著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的原因越來越少。

謝文俊心想要是沈祥福能活到今天,用他當初推行林溪火腿那一套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銷售策略,積極對火腿罐頭進行有必要的宣傳推廣,那林溪市罐頭廠絕對風采猶勝當年,百年老字號“祥福隆”也不至於走到今天負債近千萬的尷尬境地。

謝文俊和老爸都覺得“祥福隆”這一百年招牌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優良無形資產,但林溪市罐頭廠究竟值不值得兼並,“祥福隆”究竟值不值千萬,謝清強心中的這一疑問謝文俊也沒辦法回答,畢竟這食品行業又是一個新的領域,沒有這方麵經驗的謝文俊萬萬不敢亂下判斷。

值不值這個問題謝文俊下不了判斷,但做不做謝文俊心裏卻有了主意,做!既然認為資產優良那就兼並,至於到時候賺不賺錢,那不是現在就能做出推測的,兼並罐頭廠以後還要進行一係列的管理改革以及一係列的產品宣傳推廣,賺不賺錢還要看到時候的效果如何。

林溪山泉水廠的第一次兼並活動就在謝清強的主持下以及謝文俊的策劃下展開了,近五百萬元的注資還債令林溪市罐頭廠這個遲暮“英雄”活了過來,餘下的債項由林溪山泉水廠向所有原林溪市罐頭廠的債權人擔保,一年之內還清,利息一分不少。

既然有林溪山泉水廠這個林溪市私企龍頭擔保,不但債項一分不少還有利息收,債權人們便對原罐頭廠有了信心,沒有再繼續逼債,而是盡其所能在原材料供應等等各方麵繼續與兼並後的罐頭廠進行緊密合作,支持新罐頭廠起死回生,賺錢還債。

林溪市新罐頭廠在以下崗工人優先的前提條件下大規模招聘新工人和返聘廠子原有的老工人以後,火腿罐頭生產線便重新運轉了起來。

火腿罐頭生產線運轉起來的時候,謝文俊也用本來準備用於兼並廠子注資還債的餘下五百萬開始了對老字號產品重新包裝,進行宣傳推廣的工作。

老字號產品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策略,謝文俊又稍稍對它做了點改動,使得“祥福隆”這一招牌更具傳奇色彩,火腿罐頭的整體宣傳就圍繞著沈祥福這個傳奇商人展開,以故事來說人,以人來說產品。

說起沈祥福當然就不得不提他傳說中的家族人物沈萬三,謝文俊就從沈萬三做為介紹產品的切入點,當中又穿插了沈祥福把默默無聞的火腿產品“賣”到老佛爺嘴裏,老佛爺一嘴把林溪火腿“吃”成貢品的事傳奇般的渲染開來,配合著大量的電視和報紙廣告,又利用壹佰便利的全國銷售店把林溪山泉的知名產品“鮮橙多”和“祥福隆”一起進行捆綁式促銷,順利的把這一罐頭產品推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