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化小學平整操場、搭建活動板房期間,瀘州市教科所副所長、瀘州市教育局駐昭化前線指揮部的郭學貴,身患糖尿病卻仍然天天紮在工地上。瀘州市質監站副站長許錫剛負責建築質量監管。“許站長對建築質量把關特別嚴,每一個環節都要親自到現場查驗。”負責修建昭化小學的周春評價。“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有時我們是收到他的文件才知道他來過。”元壩區發改局幹部吳濤說。長駐昭化的瀘州市衛生局幹部楊昌泰,堅持每天都去村衛生站,督促工程進度和監督質量,腳上磨起的水泡幾乎沒有好過。
2009年11月3日。
投資近1000萬元重建的昭化小學竣工。瀘州市委副書記楊文傑一行帶著瀘州490萬人民的深情厚誼,特地來到這所學校,參加瀘州市援建工程竣工儀式。校園內彩旗飄揚,煥然一新。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裏,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昭化小學重建工程於2008年12月18日開工,該重建工程是瀘州市對廣元市元壩區最大的援助工程,也是元壩區17個小學災後重建中最早完工的項目之一。
走進新昭化小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兩座相交相融的亭子。這個特意設計的“連心雙亭”方案,體現的是瀘州和昭化兩地一心的情誼。這所整體重建的小學占地15畝,有四幢教學樓、一幢綜合大樓和一幢學生住宿樓。此外,還建有塑膠操場、籃球場、乒乓球場、多媒體教室等。重建後的昭化小學風貌與所在的“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昭化古城融為一體。省規劃建設專家高度評價了這所學校的重建工程:既體現了川北民居風格,又保護了古城的風貌,特別是四幢教學樓的分布錯落有致,在合理運用空間的同時,還巧妙地照顧了教室的采光。
瀘州市在接收昭化鎮中小學校選派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到該市有關學校掛職鍛煉和觀摩學習的同時,也啟動了“手拉手”結對幫扶工作。瀘州高中合江分校結對幫扶昭化中學,江陽區教育局結對幫扶昭化鎮中心校,古藺縣教育局結對幫扶昭化鎮天雄小學,龍馬潭區教育局結對幫扶石盤小學,合江縣教育局結對幫扶昭化鎮鴨浮小學。
與昭化小學同期竣工的還有江陽區、瀘縣、合江縣的對口支援村建設,加上此前完工的瀘州市四個區縣對口項目,瀘州市七區縣對口支援昭化鎮八個村的建設全麵完成。
瀘苑小區,“瀘苑”就是瀘州援助之意。前不久,這個川北民居風格的小區搬進了32戶受災居民,每戶都住進了三層小樓房。底樓生產,二樓、三樓生活,外麵還有一個陽台,放眼望去,四周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小區內基礎設施齊備,有道路、路燈、供排水網、綠化等,村民還用上了沼氣。
天雄村村級活動陣地在一個寧靜的小院內。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村支部活動室、圖書室、村衛生站都在這裏。圖書室收藏頗豐,衛生站藥品也較為齊備,家在附近的幾個“小病號”在這裏接受輸液治療。在瀘州七個區縣的對口援助下,昭化鎮八個村都配有這樣的設施。
聽到瀘州的領導到新家來參觀了,天雄村瀘苑小區的村民激動地迎過來,拉著人就說“謝謝瀘州”。“認錯人了,我是廣元的,這位才是瀘州來的。”陪同參觀的廣元市領導連忙把遠道而來的瀘州市領導介紹給村民,大家一陣歡笑。
小區進門處,“吃水不忘挖井人,發展永記瀘州情”的橫幅格外顯眼。這樣的橫幅在昭化鎮不少,都掛在每個援助點最醒目的位置。天雄村村口掛的是“感恩共產黨,牢記瀘州情”,昭化小學門口掛的是“牢記瀘州人民囑托,建設昭化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