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師生感恩於心,回報於行,以多種形式表達對澳門同胞的感恩感激,回報各級各界對學校的關心幫助。2009年3月16日早晨,寶輪中學4800餘名師生在升國旗之後,舉行了一次特別捐助活動:為白血病複發的高二年級袁元同學捐款。2009年12月24日,經過廣元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評估組的驗收,寶輪中學成為“市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7.1級地震發生後,寶輪中學師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爭獻愛心,共捐現金68000多元。2010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寶輪中學全體師生齊聚在教室裏舉行了以“銘記感恩奮發”為主題的紀念汶川地震兩周年活動。5月18日,寶輪中學被授牌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
曆時270天,澳援寶輪中學教學綜合樓及附屬工程於2010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結束了全校師生在板房教室上課學習的局麵。
一棟嶄新的教學樓,又一個澳門同胞愛國情懷、血濃於水的見證!
真情大愛,浸潤我心。2010年5月12日《四川工人日報》記者楊誠波一組通訊中的《學校換了新模樣》,報道了澳門援建教學樓建成帶給寶輪中學師生的嶄新生活:
采訪檔案
姓名:李雪華
性別:女
單位:廣元寶輪中學
最高興:半輩子守著鄉土的父母跨出家門“走走看看”
五一小長假剛過,母親就開始幫著李雪華收拾行李,準備離家北上廣元寶輪中學上班。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鄉漢源縣九襄鎮了,這次五一小長假,她特地向學校多請了兩天假,就是想在家多待幾天,多陪陪父母。自從地震後,妹妹、妹夫南下廣西做生意,家中就隻剩下兩老帶著小侄子,生活恬淡卻略顯冷清。
李雪華出生在漢源縣九襄鎮富春鄉,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學生之一。六年前,師範大學畢業的她通過考試,進入了廣元市利州區寶輪中學,成為一名高中曆史老師。在“5·12”地震中,她家的房子受到較大損傷,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在政府的幫助下,房子很快得到修複……
……
今年2月,由澳門援建的五層綜合大樓正式落成,寶輪中學撤離了最後一批地震板房,全部師生搬入了永久性教學樓。帶著全校4800餘名師生的熱切期盼,這所在“5·12”地震中遭受重創的中學迎來了新生。親切的師生問候、琅琅的讀書聲、敬業的教師身影、專注的學生眼神……在新生的寶輪中學重新浮現。
站在原來板房區的位置,看著工人們正在忙碌著鋪設塑膠跑道,一個標準運動場的雛形呈現眼前。“重生後的寶輪中學,發展步伐至少提前了10年。”說起學校,李雪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她對記者說,作為學校的援建方,澳門投入了3200多萬元重建寶輪中學,否則,“我們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好的教學條件,特別是實驗室,條件比地震前好太多了”。
上了一天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女兒明珠,逗著女兒咿咿呀呀地說話講故事。“明珠會叫‘媽媽’了!哈哈哈。”李雪華告訴記者,一直在外做生意的丈夫馮祖鵬年前回了趟廣元,準備為妻女在這兒置下一處房產,為女兒未來上學做準備,也是為未來回四川發展做準備。“明珠爸爸現在遠在拉薩,雖然掙得多些,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能沒有父親。為了孩子,他已經決定安排好了那邊的事情,就來廣元一家團聚。”
愛的房屋,烈日寒霜下築成
東城實驗學校位於廣元城區東城片,有90多個教學班6000餘名中小學學生、260多名教職工。學校先後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雙合格’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四川省青少年德育基地校”等榮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