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旱起,議賑災(1 / 2)

大禹七年,注定是不太好過的一個年。

中原地區,老百姓從去歲夏天盼到今春的雨,遲遲未見落下。

都說春雨貴如油,大家站在田間地頭,翹首期盼,老天爺卻是一滴也舍不得賜下。

“蒼天啊,這是要斷了我們的生路啊!”

有看得懂天象的老翁,匍匐在地嚎啕大哭。天無半朵雲,空氣裏幹燥得令人冒火,這哪像是要降甘霖的跡象?

可若無雨水,春耕又要被耽誤了。

去歲從夏季就開始旱了,雖不至於顆粒無收,但靠著挑水灌溉,糧食產量不到以往的三成。

朝廷雖然下了詔,免去河南道、淮南道的農稅。可家中無糧,腹中無物,百姓的日子,也眼看著要過不下去了。

朝堂上,這兩日,就河南、淮南的抗旱救災問題,吵翻了天。

以國舅爺崔明珪為首的多數派,認為朝廷既已免稅,當地官府和鄉紳就應該積極自救,不能指望國庫撥款賑災。

對此,戶部侍郎很是認同,他替皇帝管著錢袋子,最是清楚,這個錢袋子裏,沒多少存銀了。

以丞相符山為首的少數派,則認為,減免農稅隻是減輕了百姓的支出負擔,但百姓已無米下鍋,地方糧倉去歲無收,僅有的存糧是杯水車薪,朝廷應該撥銀賑災。

兩派吵得熱火朝天,跟菜市場似的,皇帝蕭邦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麵無表情的看著,很是氣惱。

他的內心,當然是希望能調撥賑災銀兩的,可他心知肚明,大禹建國沒幾年,國庫裏根本就沒多少錢。

若是往別的州府調撥,也不是不行,但這種舍己為人的事,其他州府的地方官員,肯定是不樂意的。

站他們背後的京官,自是要為他們‘保駕護航’了。

一群見利忘義的王八蛋,要不是朕替他們打穩了這個天下,哪裏有他們吵吵鬧鬧的地方?

一個個都跟鐵公雞似的,怕從自己的身後勢力中出血。

皇帝很是頭疼,當初這些世家大族為自己的霸業出了多少力,這個時候,就恨不得從他的國家中吸回去多少血,不,是更多!

他握緊了拳頭,總有一天,他要將這些世家大族連根拔起,為他的皇兒,留下一個海晏河清的朝堂。

瞥了眼下方立著的大皇子蕭炎真,皇帝深呼吸一口,和藹問道:

“真兒,你說,朕到底是下旨讓河南、淮南兩道官府自救呢,還是就近調撥糧食賑災?”

正在‘文罵’的大臣們,一聽皇帝詢問大皇子政務,都趕緊閉了嘴,齊齊向大皇子望去。

蕭炎真此刻是真的很緊張,滿打滿算,他前幾天才滿十五歲(他也很無知的好不),如此重大的國事,叫他怎麼拿的了主意?

抬眸微瞟,從國舅爺的威壓眼神中,看到了暗含殺氣,和中宮那位皇後娘娘盯著他看的眼神,很是相似。

再微微偏了偏頭,丞相大人滿含希冀,那眼神太過殷切,灼熱的他不敢細看。

“回...回父皇,此事幹係重大,兒臣認為,還是父皇決斷的好。”

磨磨唧唧半天,說了等於沒說。

眾人都很是失望。

皇帝倒沒什麼,反而順著他的語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