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過年(2 / 3)

那次下雪之後就沒再下過雪,但有句話說的好,化雪的時候比下雪的時候要冷,到了年根底,天氣也越加冷了起來,也隻有在這樣冷的天氣了,才能感覺出年味來。

商業街兩旁的小攤擺滿了各種年貨,有賣瓜子的、有賣糖果的、有賣魚蝦的,當然賣煙花賣春聯的也自然少不了,各大商場擠滿了人,也不知道平時這些人都藏到哪裏去了,突然集中在這裏,估計一個炸彈就能把城市人口炸沒了。

這樣無聊的過了幾天,年就到了。

——————————————

張洪濤有四個大伯一個姑姑,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來到農村的奶奶家一起過除夕夜。

而大伯在北疆省工作,60年代的時候去開墾北大荒離開家裏的,那時候家裏的糧食不多,而家裏的孩子卻很多,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大伯背包背上。

這麼多年過去了,大伯在北疆省也紮下了根,在一家煤礦企業裏做人事工作。

而其他三個大伯和姑姑則都在濱海市,尤其是二伯和三伯和奶奶住在一個村子裏,平時對奶奶的照顧也是最多的。隨著爺爺奶奶年齡增長,大伯也每年都回來過年了,於是最近的幾年除夕,都是大家庭在一起過的。

張金鬆上午還有一些領導要去拜訪一下,忙到了中午前終於忙完了。一家人拉著滿車的東西和愉快的心情回老家過年了。

老家離市裏不遠,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

張金鬆一家在村裏是很有名的了,因為張洪濤5歲之前一家人還都住在村裏的,後來隨著張金鬆的職位不斷升高,搬了出去。樸素的村裏人都知道張金鬆在城裏當大官呢,而且他兒子還考了個好大學,真是老張家祖上燒高香啊。

車子開到了張洪濤奶奶家裏,一家人基本都到齊了,就等著這三口人了。

張洪濤在小一輩裏麵排行老六,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都已經到了,也是倍感親切。

“都過來搬東西。”張金鬆把小一輩的都叫了過來。

於是一群人當起了搬運工,有各種肉、有酒、有煙花……一群孩子搬得不亦樂乎。

“每年都一車一車的拉,家裏不過年啦?”老太太嘴上說著,心裏卻是美得很。

“家裏還有呢,再說三口人能吃多少,孩子過幾天又上學去了。”張金鬆也知道老母親的心思,無論如何,一家人聚到一起就是開心的。

熱熱鬧鬧的二十多口人,老爺子歲數大了,就坐在炕頭待著,老太太帶著兒女們做菜做飯,小一輩的有的在打撲克打麻將,有的忍不住已經拆了鞭炮出去玩了,一派熱鬧景象。

“爺爺過年好,身體還好吧。”張洪濤給爺爺拜了個年,也知道老爺子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記得前世爺爺是在08年過世的,現在看到爺爺也是心中一緊,自己縱是再有能力,有些事恐怕也是改變不了的啊。

“好,好,就是老了啊,不中用了。”爺爺看到張洪濤,眼中總是充滿著慈祥。

“開飯啦!”大姑把遠處玩的孩子都叫了回來,一個大家庭的午宴開始了。

宴席間觥籌交錯,大人們敘說著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小孩們放縱著自己的快樂,爺爺奶奶看著滿屋的人,這就是他們最好的心願了吧。

下午的時光是很懶散的,年到了,每個人都也再沒有了忙的借口和理由了。

記得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可現在,過年突然就成了一種形式的東西一樣了,也許是人的長大對過年不再覺得新鮮了吧,又或者是人們生活的提高,以往過年改善生活的習慣也沒了呢,總之覺得這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有味了。

無聊的張洪濤帶著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開始打撲克,還給所有的同學和朋友發了拜年的短信,據統計這一天全國短信的發送量都在百億條的,這隔著時空的問候也不知道是哪年開始流行起來的。

還記得N多年前,人人還以腰間挎著BP機為榮呢,後來MOTO出了漢顯的BP機,一度紅火到了不行,張洪濤上初中的時候還帶過BP機呢。

到了後來,模擬信號的手機出現了,所謂的大哥大和二哥大,就憑那大個頭,這個名字起的倒是很配的,那個時候哪有什麼短信拜年啊。

再到了後來,手機慢慢走進了很多人的家庭,使用的費用也從開始的奢侈變得平庸。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成了爛大街的物品,如果沒有了手機,相信很多人根本都無法適應了,消息的閉塞甚至會影響社會的運行吧。

“新的一年到來了,是你的出現,讓我對未來有了新的期盼,我不敢想沒有你的日子,沒有你,我年夜飯都吃的不開心,沒有你我用什麼去燉蘑菇呢?嗬嗬,雞年快樂!”看著黎媛媛發來的短信,用小笑話的方式略帶一點暗示,想想兩人從相識到現在,張洪濤也不得不感謝上天的安排,安排了這樣一段美好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