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大中小釋門千裏之駒1
隋朝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朝立國進入了整整第二十年個年頭,注定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大事——隋文帝楊堅廢去了長子楊勇的太子位,改立次子晉王楊廣(後來的隋煬帝)為太子。當時,楊勇位居太子已經長達十九年,且性情寬厚率真,參決軍國政事也多為人稱道。當然,晉王楊廣也有著不凡的名聲——儀表優雅,風度翩翩,禮賢下士,儉樸仁孝。最重要的是,他不像兄長楊勇那樣喜好女色、崇尚奢華,由此深得隋文帝皇後獨孤伽羅的歡心。獨孤伽羅是曆史上有名的強勢皇後,很有政治才能,常參預國家大事,宮中將她與隋文帝並稱為“二聖”。獨孤皇後生活儉樸,不好華麗,對長子楊勇的風liu奢靡十分看不慣,一意廢掉楊勇的太子位,改立更討她歡心的楊廣為太子。隋文帝素來敬畏妻子,二人結婚之時曾有“誓無異生之子”的誓言,因此獨孤皇後的態度有決定性的作用。誰也沒有想到,一切廣為稱頌的美德都是楊廣為了達到當太子的目的而偽裝矯飾出來的。這位號稱中國曆史上性格最複雜的帝王,即位後立即迫不及待地暴露了本性,奢侈殘暴,直接導致了天下大亂。從他父親楊堅開國,到他手中滅亡,隋朝立國不過三十七年時間,成為曆史上又一個短命的王朝。
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的戰事,西突厥步迦可汗(即達頭可汗)引兵犯邊。隋文帝派大軍分兩路追擊:楊廣和尚書右仆射楊素率軍出靈武道(今寧夏靈武南);漢王楊諒(隋文帝第四子)與行軍總管史萬歲出馬邑道(今山西朔縣)。兩路隋軍均取得了勝利,楊廣一路斬首千餘級,史萬歲一路追擊百餘裏,斬首數千級。步迦可汗懼而退兵,並在兩年後的一場犯邊戰事中,再次大敗於隋軍,且被隋將楊素一路追擊六千餘裏,從此遠遁漠北,再也不敢輕易南下。
同樣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當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在洛州緱氏陳村(今河南偃師緱氏鎮附近)一個官宦之家,誕生了一個名字叫陳褘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玄奘。陳褘是俗名,玄奘則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以上是發生在公元600年的三件事,表麵看起來毫無關聯,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楊廣在後來當上了皇帝,直接下詔允許洛陽剃度僧人,這其中就有陳褘。而當陳褘成為玄奘法師後,前往印度取經,得到了西突厥步迦可汗之曾孫肆葉護可汗的大力支持,二人還在西突厥的汗庭有一次曆史性的會麵。
陳褘出生時,佛教在中原正處於繁榮興盛的階段,這與皇帝的大力推崇密不可分。隋文帝本人就是出生在佛寺內,自幼由尼姑智仙撫養長大,因此他篤信佛教,總是說:“我興由佛法。”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後不久,便公開宣稱天下一統太平均是佛教之力,還頒下詔書說:“境內人民聽任出家當和尚,並令計口出錢,營造佛像。”崇佛之風因之大起。據《隋書》上說,民間佛書十分流行,多於儒家《六經》數十百倍。
就在陳褘出生後的第二年,隋文帝詔令天下三十一州建造靈塔,以奉養佛舍利,還特意發布詔書:“朕歸依三寶,重興聖教,思與四海內一切人民俱發菩提,共修福業。使當今現在,爰及來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他在位期間,共度僧尼凡二十三萬人,寫佛經四十六藏十三萬卷,修治故經四百部,造佛像六十餘萬軀,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九萬軀,造寺塔五千餘所。花費如此大的經費與精力在佛教上,在中國的皇帝中十分罕見。
佛風如此盛行,以致當時的儒家士子大都以談玄論佛為時尚。陳褘的父親陳惠早先擔任過隋朝的縣令,對儒家經術很有研究,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耳聞目睹,陳褘還在幼年時就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說陳褘出生後不久,母親宋氏(隋洛州長史宋欽之女)夢見他穿著白衣西去,因此問道:“我的兒子,你要去什麼地方?”陳褘答道:“我為求法,往西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