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胡同裏的大師(2)(2 / 3)

我們從不寬的公路向南走,先見一片白色的樓群,四周還有不少農民種菜搭建的塑料大棚,環境倒還宜人。沿著樓與樓間的便道,東拐西拐,到了一座樓前。那路線夠複雜了,多虧韓瀚一邊說話一邊指引,走得很順暢。

一幢白色樓房,門前小小庭院,水泥路直鋪到樓下一間房門口。庭院寂靜無聲,很是幽靜。我們肅立門前,韓瀚上前敲門。

出來開門的,是位身段優美、麵容端莊的婦人。韓、範二人趕忙鞠躬問安:“蕭先生好!”

蕭先生把房門大開,將客人往屋裏讓。

穿過道向東,是一間寬敞明亮的客廳,高大的落地窗,占了朝南的整個空間,掛著白色鏤花紗幔。迎麵牆上懸一幀徐悲鴻先生的墨跡--兩隻白鴨,相依相偎,在塘畔戲水,幾棵蘆荻,幾片浮藻,簡約、空靈,透出融融春意。上有悲鴻先生題字:作人仁弟雅正。畫麵裝裱得素雅,給這間客廳增添了光彩。

落地窗一側,掛有幾盆吊蘭,幽雅而文靜,在一片恬淡中散發勃勃生機。

吊蘭正中安放古銅色的紅木盆架,呈梯形,罩一方深紅金絲絨,托著一隻碩大的彩陶罐子,罐子十分顯赫地立在最上麵,古樸、端莊、厚重、大氣,渲染出這個家庭的氛圍。

之外,便是那靠窗而設的巨型畫案,上麵堆著畫稿,放著筆硯,整潔,素淨。

客廳與畫案間,擺幾隻沙發,留出一片空間,很得體。兩位白發老者正在談話,聲音不高,好像在切磋什麼事情。

聽到腳步聲,那位身材適中、滿麵紅潤、銀發耀眼的老者站起身,朝過道迎來,一雙慈祥、智慧的眼睛裏含著微微的笑意。

韓瀚、範曾二人又行了禮問了安,走入客廳。

這位就是吳作人先生,中央美院院長。舉世聞名的大畫家,竟是如此樸實無華。

吳先生把客廳裏那位老者介紹給大家,他叫吳寅伯,著名攝影家。那是一位體格魁梧的人,禿頂,長長的頭發披在腦後,瀟灑而隨意,充滿藝術家風度。我猛然想起看過他的作品,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就是他拍的。

“寅伯是為我拍攝過去的舊作來的。許多油畫,最近整理了一下,很笨重,翻動一次不容易,想請他拍下來,留作資料。”

吳先生介紹著,吳寅伯就起身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後十分禮貌地說:“好了,我坐得夠久了。咱們明天再談,你招待客人吧!”

他轉身告辭,蕭先生送客,我們重新落座。

韓瀚把我推介一番,吳先生十分重視,對我的造訪似乎格外感興趣,高興地說:“你是從太行山來的,太好了,歡迎歡迎!莫測來信說那裏是個好地方,我和蕭淑芳都想去住一段時間。我們學校好多老師都在那裏,我也應該去,不去不好!隻是我最近做了個小手術,行動有些不方便,爬山恐怕不行。去的時候坐火車,隻要在車站接我一下,把我送到工地,就一切都解決了。過去我在治淮工地待過,這些年下去少了,很想到生活中走一走!”

蕭先生進來了,吳先生趕忙介紹說:“快過來,見過這位侯同誌,從太行山來的!咱們不是想到那裏去嗎?正好,向導到了麵前,一切都可以解決了!”

蕭先生熱情地握著我的手:“太好了!吳先生一直在念叨這件事。我們學校很多教師都去過了,回來給我們介紹,那地方很美,人也好,縣裏對大家很優待,大家得到很多照顧,也受到教育和提高。我們很想到實際生活中走走看看,鍛煉鍛煉!你們那裏離北京多遠?”

我回答:“一個晚上的火車,晚上十點坐車,第二天早晨六點就到了!”

“太好了!吳先生身體不好,走路比較困難,遠的地方去不了,到你們那裏倒挺合適的!有了你這樣熱情的接待者,我們更放心了!”

蕭先生站在吳先生身後,跟大家說著話。

吳先生說:“咱們就到秋天去吧,山裏的秋色一定更美!不過,我們會給你添麻煩的!”

我學著說應酬話:“你們二位先生能到太行山走一趟,恐怕請還請不到呢!”

吳先生說:“千萬不能那麼講,我們到生活中去,是應該做的,主要是學習,向貧下中農學習,千萬不能搞特殊,搞什麼照顧!”

我說請放心,我一定陪著您,給您當向導!

“太好了!太好了!”吳先生連連說好,一邊拿出個備忘錄,遞給我,“來,來,請把名字留下來!”

我接過本子,寫下姓名、地址、來訪日期。

韓瀚趁機推介:“他是搞美術的,也搞文學。”

吳先生看著我笑著:“哦,好極了!我們是同行,更有共同語言了!”

我聽了麵紅心跳,怎麼能和這樣的大人物相提並論呢?趕忙說:“吳先生,我是小學生,隻是愛好,還請您多多指教呢!”

“不敢,不敢!”吳先生連續晃手,“工農兵才是真正的老師,我要向你們好好學習!我一定給你畫幅畫留個紀念,你什麼時候回去?想讓我畫些什麼呢?”

我愕然了!韓瀚也愕然了!

吳先生竟然主動為我畫畫,而且征求我意見要什麼畫,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