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因小失大
世人都好利。但是,小人物對於利益的大小經常缺乏判斷力,所以他們經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有一位職員,跳槽到一家新公司。為了得到重用,他想把原公司某項成果交給新公司。結果,他馬上被新公司炒了魷魚。他既然可以帶來其他公司的成果,也完全可能帶走本公司的成果,這樣的人怎麼能用呢?還有一位職員,經常將業務交給別的公司做,因為別的公司提成高。當他被原公司炒掉後,很久找不到工作。因為人家一打聽他被炒的原因,就不敢用他了。
很多小人物沒有意識到,世界雖大,我們的生活圈子卻很小,搞壞了名聲,是很難混的。
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小人物因小失大,不是因為品行,而是因為眼光不佳。有一位教師,看了幾本炒股的書,自以為掌握了竅門,就辭掉工作,專職炒股。幾年後,他不僅賠光了積蓄,還負債累累。有一位女孩,不顧家人的反對、朋友的建議,堅決跟一位男子結婚,去了西部。誰知這位男子是個負心郎,幾年後,又愛上了別人。
因為眼光不佳而蒙受損失,是無可奈何的事,甚至值得同情。但別人無法代替你失敗,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人物因大棄小
成功不僅意味著一連串獲得,也意味著一連串放棄。有人請教一位事業上很成功的女士,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她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放棄。她用她的親身經曆對此作了最具體生動的詮釋,為了獲得事業成功,她放棄了很多很多:優裕的城市生活、舒適的工作環境、數不清的假日甚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為天道吝嗇,造物主不會讓一個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
放棄常常是痛苦的。在利益關頭,大人物能狠得下心腸,這等腕力,實非常人所及。在國民黨剛收複台灣不久,王永慶開了一家台北市最大的碾米廠。當時國民黨政府禁止糧食越區買賣,違者將予以重懲。有一次,王永慶從台北市某鄉購回一車糧食,被人誣為越區販運,在警察所蹲了九天才被釋放。回來後,他查閱有關法令,發現越區販糧有可能遭槍斃。他想,賺錢雖然要緊,但國民黨的法政很混亂,若是被人所誣而送掉性命,未免太不值得了。所以,他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關掉了開張才幾個月的碾米廠。這次放棄雖然損失巨大,但避免了更大的風險,而且促成了他從商人走上實業家的道路,可謂幸莫大焉。
對每個人來說,世界上存在著無數個成功的機會,絕非隻有一個機會。如何選擇這些機會,是一個眼光的問題。大人物在多數時候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正是因眼光勝人一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