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曲(1)(1 / 3)

一 築堡防衛工程,卡在了於氏祖墳前

明朝末年,遍地烽煙。北方強悍的滿清八旗大軍壓境,明朝軍隊屢戰屢敗,內地造反迭起,中華大地如一鍋沸騰的粥。

山西省呂梁地區的永寧州(今呂梁市方山縣)下昔鄉來堡村,惡盜橫行,攪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寒冬臘月,天剛蒙蒙亮,來堡村地保高有福還沒起床,便被接二連三的報警聲驚得心頭怦怦直跳。

村東頭報:昨夜兩個後生被匪徒綁走。

村西頭報:盜賊偷走牛二頭,騾馬三匹。

村南頭報得更嚇人離奇:郝財主夫婦和大兒子,一家三口慘遭殺害;淩晨,村裏一個出嫁的新娘家,二十四杠嫁妝遭洗劫,新娘被搶走,不知去向。

高地保驚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他身子顫抖,隻一個勁地說:“世道如此混亂,這可怎麼辦?”

他連忙召集全村各姓人在碾場開會商討。

這時,做過一任府同知告老還鄉的夏老先生右手拄著根藤條拐杖,一邊用拐杖叩擊著地麵,一邊開口道:

“高家侄子不必驚慌。依我看,我們村背靠峻峭山岩,前麵大路又從暗道穿過,隻需守住兩個洞口,草寇盜賊很難入村。”他喘了幾口氣,繼續說,“唯一擔心的便是村前二裏地的高山上,有一條山路。此路地勢險峻,可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能在此路的下山路口築起堡壘,派壯丁防衛,夜裏再派壯丁在村子周圍巡邏,便可保村子無事。”

夏老先生的話一言九鼎,眾人一致擁護。

然而在築堡的地址上,眾人卻被卡住了。因為築堡防守最好的位置,正好位於一片於姓的祖宗墳地上。

這一下,村上人個個成了啞巴。誰會讓挖了祖墳建築堡寨?挖祖墳,屬大逆不道!更挨千人唾萬人罵。挖了祖墳,讓先人亡靈地下難安,誰敢如此作孽?

果然,於姓人齊刷刷站出來開始吵鬧和罵娘了。

“我們又不是朝廷欽犯,又沒犯叛逆大罪,為啥要被挖祖墳?”

“我們於姓,自來此地,名人輩出,功名不絕。挖了祖墳,跑了風水,以後功名斷絕,財運枯竭,要挨後人世代唾罵。這樣的責任,誰擔當得起?”

有個血氣方剛,號稱“大力士”的於姓後生,幹脆摜出一句狠話:“你們甭打這種傷天害理的歪主意,誰要敢在我們於家祖墳上動土,我就跟他不客氣!”

他一邊說一邊挽手捋臂,提起碾場上那足有二百斤重的石碾,示威般地朝幾丈開外的地方一撇,哢嚓一聲,一棵碗口粗細的茂盛的梧桐樹,被一切兩斷。他姓人不禁大驚失色。

一幫於姓後生齊聲喝彩,眾人吼道:“對,誰侵犯於姓祖墳,我們就跟他拚命!”

築堡防衛的好提議,受到於姓後人的強烈抵製。眼看一個救民於水火的好計劃將胎死腹中,夏老先生不禁搖頭歎息:“不築堡,村民要遭殃呀!”

村中其他人個個垂頭喪氣。

高地保哭喪著臉,無可奈何地宣布:“不築堡了!大家等著遭殃吧--”

話音剛落,一個年約二十歲的後生霍地站了出來,大聲高呼道:“就在我家祖墳上動土築堡!”

他緩了一口氣,咽了咽幹渴的喉嚨,對於姓眾人道,“築堡可保全村安全,縱然有損自家風水又有何妨?老祖宗若地下有靈,他們也一定會原諒的。”

全村人吃了一驚。尤其是於姓人更是驚得人人目瞪口呆。

此後生名叫於成龍,今秋鄉試剛中了副貢生,平時一向不苟言笑。誰知他不說則已,一開口就說出了這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話語。

於姓人一個個都像吃了啞巴藥一般不吭聲了。為啥?因為全村於姓人中,唯有於成龍家門庭最顯耀。他父親於時煌在京城做官--雖然僅是個八品的“鴻臚寺序班”,但畢竟是京官。他的威望蓋過現任下昔鄉長的舉人於老爺,跟德高望重的夏老太爺可以媲美。

此刻,於姓人個個睜大眼睛,看於成龍下一步如何動作:是光嘴上說說,還是動真格的? 於姓人在觀望,全村人都在觀望。

此時,隻見於成龍對高地保喊道:“叔,來呀,快來幾個人,幫我一起把我們的祖宗請到別處。”

說著,拿起鎬頭,便在自家祖墳上嘭嘭地挖了起來。

其他於姓人見此情形,也拿起工具,跟著他默默地在自家祖墳上開挖。村裏其他人都被感動了,當即一齊上前幫忙。

地保高有福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們來堡村防衛有指望了!”德高望重的夏老太爺捋捋胸前的長須,看著揮汗如雨的於成龍誇獎道,“這個後生,看來以後隻要稍稍加以雕琢,必將前途無量啊!”

全村同仇敵愾,築堡工程很快完成。堡裏設有瞭望哨,報警鍾。由壯丁持刀槍棍棒防守。築成不久,這個居高臨下的堡壘,便發揮了它的重大威力,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天夜裏,幾個盜賊想乘月黑風高,大雪紛飛,偷盜銀子銅鈿牛馬豬羊,過個肥年。誰知剛上岡,便被堡裏瞭望哨發現,隻發一火銃,便將那個膀大腰圓綽號“大炮筒”的頭目擊倒在地。巡邏勇丁聞訊趕來,立即將這大漢捆成粽子,押往縣牢,嚇得其餘盜賊丟下東西四處逃散。

最令人過癮最鼓舞人心的是臘月除夕頭天夜晚的圍剿戰。

正當家家戶戶準備好過年料,村裏人將辛勞一年掙來的銀子從四麵八方帶回故鄉來堡村之際,一夥從北武當山下來的強盜,盯上了這個村莊。他們洗劫了下昔鄉的眾多富戶後,便趾高氣揚地直撲來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