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隊伍,無疑就是複盛公商號派出來的一支商隊,隻是這次商隊的規模大了一些,即使是與大盛魁相比也毫不遜色,而旁邊騎在馬上的這些青壯,全部是由漢軍改裝而成。
麵對草原上的景色,無論是馬上的漢軍還是隨在駝隊中的夥計,都有點視若無睹,大部分人臉上都是一幅疲憊之色,從八底月底到現在,這支商隊已經整整走一個半月的時間,剛開始進入草原時還可以看到青草的痕跡,到了現在,整個草原都是一片枯黃,莫說是那些商隊夥計,就是初入草原的漢軍在開始的新鮮後,對於這樣一成不變的景色也厭煩起來。
“駕。”一名走在旁邊的騎士吆喝了一聲,催著坐騎來到中間騎在一匹高大駱駝的中年人身邊問道:“公甫兄,此地離庫倫城還有多遠?”
“省三賢弟莫急,此城離城已是不遠,最多三天就可以到達。”中年人回道。
這名中年人名叫馬公甫,是複盛公商號在包頭的總掌櫃,本來以他的身份不用再跑庫倫這樣的艱苦商路,不過這次關係到與朝廷的合作,喬致庸才千挑萬選,命令馬公甫為這次商隊的頭領。
而問話的騎士正是劉銘傳,他已經升為漢軍一名營長,眼下正是跟隨複盛公商號一起前往庫倫城的漢軍最高指揮官,本來以劉銘傳的資曆是無法單獨成為一隊指揮官的,不過由於進入草原必須全軍由騎兵組成,這一點劉鉻傳所在的部隊恰好有優勢才被選中。
無邊無際的草原,凡是初次到來之人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劉銘傳也不例外,好在他們行走的地方都是曆年來商隊所走,早已形成道路,否則如果沒有道路的話會更加壓抑。
馬公甫和劉銘傳原本兩人並無交情,不過劉銘傳性格爽朗,愛交朋友,而馬公甫身為喬致庸最為信重的掌櫃之一,交際自然不會差,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兩人漸漸稱兄道弟起來,原本劉銘傳對自己即將要攻占的庫倫城一無所知,在馬公甫的講述下,也變得清晰起來。
庫倫又名烏爾格,建於大明崇禎年間,原為蒙古最大的喀爾喀部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到清帝乾隆時,哲布尊丹巴在其駐地設立城防,取名庫倫,如今庫倫城歸屬滿清烏蘇雅蘇台將軍府管轄,城中權力掌握在滿清駐庫大臣、活佛、土謝圖汗部貴人三方手中,可以說是三方互相牽製。
活佛受到草原上所有人的尊敬,土謝圖汗部貴人則掌握了武力,而駐庫大臣則有朝廷的名份,不過眼下滿清勢力大衰,駐庫大臣應當是三方中權力最小的一方。
“公甫兄,多謝你一路掩護,若是順利完成任務,省三必定不忘此番複盛公商號之功。”
“省三賢弟,這就見外了,為朝廷效力是我等應盡之責,再說,正是由省三賢弟的護衛,一路上宵小之輩才不敢妄動。”馬公甫連忙謙讓起來。
這一路,因為商隊太過龐大,雖然路上不免有人窺,終究是沒有人敢動手,商隊一支平平安安的行進到現在,眼下離庫倫城隻有數天路程,更是沒有人敢再打商隊的主意。
劉銘傳笑了笑,沒有再說話,整個商隊繼續前進,又行進一天後,商隊碰到的蒙古人開始多起來,這些蒙古人看到複盛公商號的旗幟後,臉上多是露出友善的笑意,許多蒙古人更是直接衝上來打招呼。
漢軍收複山西的消息已經傳到草原上,不過蒙古人與晉商之間的交情已經有數百年的時間,晉商固然離不開蒙古人,蒙古人更是離不開晉商運來的物資,許多蒙古貴人聽到山西被漢軍拿下後,正擔心漢軍是否會封鎖晉商通往草原的商道,此時見到商隊前來,自然是興奮異常,不少蒙古人幹脆打馬轉向,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城中貴人商隊的到來。
到了第三天,剛剛上午十時左右,商隊已經遠遠望見庫倫城的輪廓,庫倫城位於蒙古高原中部,南北兩麵群山圍繞,清澈的圖拉河從城南山腳下自東向西緩緩流過,仿佛是一條潔白無瑕的玉帶。
無論是漢軍還是商隊夥計,一見到庫倫城,許多人都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對於廣闊的草原來說,庫倫城有山有水,這樣的位置無疑是得天獨厚,不要說城池,單是山水就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