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皇上,華國的農民不用交田稅(1 / 1)

不過初音也不怕,反正寫都寫了,這皇上要是連自己提的這些建議都無法接納,那麼以後想讓大昭通過變革的方式走向開明,甚至出現思想解放和新興市場的萌芽是幾乎不可能的。

“好。”景帝沒想到這個女子這麼爽快的就承認了。

“你厲害。你跟宸王出些這樣的餿主意。怎麼著,你是想把你華國的那些經濟製度,稅賦製度搬到我大昭來。你以為這樣可行,是吧?”景帝激動的問道。

他之前以為林妃很聰明,是個聰慧的女子,沒想到也這麼沒有腦子。

“皇上,您錯了,這些並不是華國實施的措施。”初音不卑不亢地回道。

“我的故國華國並沒有所謂的田賦稅,我們那兒十幾年前就取消了農業稅,也就是大昭說的田稅,也沒有人丁稅。”

景帝激動後變得疑惑。

他皺著眉,反問道:“沒有田賦稅?”

初音點了點頭,回道:“是的,皇上,您在光幕中看到華國屬於現代化工業化的國家,我們華國的賦稅來源主要是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關稅等等。”

“那你們的農民都不用交稅了嗎?”景帝好奇地問道。之前看光幕,景帝看到了大昭國的農村還有農田,那些農田方方正正的,一看就是良田,種的水稻長得也是綠油油的,估計能畝產上千斤。

“也不全是是,華國有超過14億人口,但是需要納稅的人口大概是一億左右,月收入低於五千元的百姓是不用納稅的,這些人包括低收入的年輕人,還在上學的兒童,已經沒有了收入的老人。”

“五千元按我大昭的米價折算,相當於多少銀子。”景帝這還是第一次聽到有國家不用向農民征稅了。

初音想了一下。

看景帝情緒好了,沒那麼生氣了,於是說道:“皇上,如果按農產品計算,5000元相當於大昭三到四兩銀子的購買力。”

初音在這大昭生活了四五個月,已經大概知道這裏的物價,這裏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錢就是1000文錢,約等於現代社會1400塊錢的購買力。”

景帝,“那也就是說,在華國隻有月收入超過約四兩銀子的百姓才需要交稅。”

景帝想了想,在大昭月收入超過四兩銀子的人並不多,除了官紳們,就是那些商人和地主了,普通百姓,比如木匠做一天工的工錢不過120文錢,一個月30天都出工也不過三四兩銀子。這些手藝人都達不到交稅的標準。”

“可以這麼理解。不過皇上,大昭國現在還屬於農業社會,和華國有著本質的區別,在農業社會田稅仍是最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初音可不覺得現代的賦稅製度會適合農業社會。

大昭類似北宋,這個國家是典型的積貧積弱,但是收的稅並不少,各種苛捐雜稅特別多。大昭養了百萬大軍,三萬官員,給予的都是很高的報酬,比如大昭的左右丞相,月入900兩銀子以上,換算成現代人民幣的購買力就是130萬左右,年收入相當於1500萬元。簡直高得不可理喻。關鍵是這些大員門還有良田萬畝,也不需要交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