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嘛,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希望林妃爭口氣,就考個進士看看。這林妃要是入了翰林院,對於你將來爭取太子之位可就多了一道助力。”蘭貴妃說著說著,不自覺中露出藏在內心的那一絲欲望。
——
初音帶著幾位下人來到了穎都的一家書坊,她在這裏買了二十多本書,包括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集,策論集,還有往年的一些科考真題和科考文章。
初音對科舉考試有過一些了解。
知道科舉考試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古代的科舉製度存在有1300多年,應試者不計其數,但一共隻出了649位狀元。
而古代要中進士的難度甚至高於高考考上慶大京大的難度。
初音記得清朝時,每三年辦一次科舉考試,一次錄取進士的名額約300人,平均到每年隻有一百人,而現代高考每年都考,慶大北大加起來一年要錄取上萬人。
這一對比,考進士的難度要大多了。
“您是林妃娘娘嗎?”
突然,身後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初音回頭一看,發現是一名長相清秀男子,男子穿著長衫,手裏拿了一本書,一把扇子。
這打扮一看就是一名書生。
“你認錯人了。”初音淡淡回道。
“在下白墨軒見過林妃娘娘。”男子卻主動行禮。
初音無語了,說道:“認出來就認出來了,不要行禮。”
初音最怕的就是在這大街上被老百姓認出來。
這要是被認出來,她肯定要被他們圍觀了。
“娘娘是來買書嗎?”白墨軒看到娘娘手上的書,這些書他都買過。
初音微微點頭,沒有回答。
“在下聽聞娘娘會參加今年秋季的科考,沒想到能和娘娘一起參加殿試,實在是榮幸至極。”
初音笑了笑,回道:“祝你考出好成績,白公子。”
初音不想跟個陌生人說太多,於是轉身付了錢,帶著一堆書離開了。
回到王府已經是傍晚了。
初音用了晚膳後,便讓下人們多點了兩盞燈,然後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裏學習。
四書五經包括詩詞歌賦集,初音都不陌生,她小時候就讀過,他讀過的國學經典不下五十本。
作為高考狀元,她高考語文137分,可以說是非常高的分數。
不過這科舉考試不像語文考試。
大昭王朝的科舉考試類似北宋時期。
考試分三科,分別是詩詞歌賦、經義、策論
其中策論最為重要,占分比45%,然後是經義30%,詩詞25%。
初音最擔心的是詩詞歌賦。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她雖然背過很多首古詩詞,但是要自己寫是很難寫出來的。
好在她繼承了原主林初音的記憶,原來的林初音是尚書府的千金,名門閨秀,飽讀詩書,也可以寫出一些女兒家閨閣詩。
但是初音知道,這遠遠不夠,古代的這些貢生們一個個可都是寫詩作賦的高手。詩詞歌賦,他們可是信手而來。
至於策論,初音倒不擔心。策論有點像公務員考試的申論,策論考核的內容一般是對治國政務的見解、對曆史興衰的臧否和對經典文獻的理解,通過策論可以反映考生經世濟國的見識和應對政務的能力。
初音一邊看書,一邊記筆記。
沉迷於學習中的她甚至都沒有注意到窗外有人在關注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