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菩提種子——學習生活的佛法(1)(1 / 2)

口說得走千裏路,不如腳跨前一步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是皇家寺院的住持,另一個則是雲遊四海、隻是暫時借住在皇家寺院的雲遊僧。一天,雲遊僧向住持告別,說要到佛教的發源地—古印度去拜佛求經。

住持笑曰:“此去路途遙遠,您有何打算那?”雲遊僧說:“我隻需要一個飯缽、一個水壺、兩條腿就夠了。”住持聽了,說到:“路途太過遙遠,要跟商隊了解情況,準備路上需要用到的東西啊,我很多年前就想去了,一直沒去成的原因就是需要準備的事情太多,我又身為寺院住持,需要處理寺院事務啊。你看,我的條件比你好很多,我都去不成,你也要多計劃一下呢!”雲遊僧沒再說什麼,轉身告辭。

多年後,雲遊僧從印度回來了,不僅曾在當地與僧人們交流佛法,到處講經,回來時還帶來了不少原版的經書。而住持依然隻是住持,仍然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

老子曾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積累的,如果不前進那小小的一步,又如何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呢?古往今來,能夠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很多,他們的成就和榮譽令人敬佩、羨慕,而且人們也非常渴望著能取得同樣的成就,偉人之所以偽偉人,並不是說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是別人實現不了的,區別隻是在於,他們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開始著手去做了。

其實,認準方向,朝著理想,從小處做起,從現在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著,走下去,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要想達到目標,使理想成為現實,積累是絕不可少的,而人們卻往往忽視這一點。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無論多麼遠大的理想、多麼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平凡處做起。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確定一個努力的目標。這個目標的確定是非常有技巧性的。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宏偉的藍圖,看上去那麼的遙不可及,恰恰相反的是,我們需要確定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困難、似乎伸手可及的目標。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朋友同時畢業於同一所大學,所學的都是電子計算機專業。在工作之後,麵對當時IT行業的繁榮景象,兩人都不安於現狀,感歎自己懷才不遇。第一位朋友的唯一目標就是變成比爾·蓋茨,創建一個像微軟那樣的公司,成為世界首富。於是他買來所有有關比爾·蓋茨的書籍,精心研讀;並且每天早出晚歸,結交朋友,忙於應酬,尋找著所有可能變成比爾·蓋茨的機遇。

第二位朋友的目標就現實得多。他所就職的公司對麵有一家小電腦店,他覺得自己隻要能夠擁有這樣一家小店就心滿意足了。

爾後,他真的辭職開起了一家這樣的小店。由於經營有方,專業過硬,生意非常紅火。一段時間後,第一位朋友仍然在想方設法地變成比爾·蓋茨,而第二位朋友則把目標的台階提高了一些,將自己經營的小店拓展成一個電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