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募捐救困(2 / 3)

胡希能爽快地說:“好說、好說。加上這一次一共多少錢?”

林會計早已算好了,隨即說道:“一共是四千七百四十七元整,這是您簽過字的單,請您過過目。”

胡希能套著近乎說:“林會計咱倆誰跟誰呀!不用看了,過兩天我把錢親自給你送來還不行嗎?”

“那當然好、那當然好。我先謝謝了。”林會計抱拳拱手說。

“不過,”胡希能左右看了看沒有其他人,皮笑肉不笑的小聲說,“林會計,你先給我開個報銷單吧!”

“嗨,我怎麼把這件事給忘了。開多少?”

胡希能笑眯眯的說:“按老規矩辦,加三倍如何?”

“行。沒問題。”林會計寫完遞給他說:“胡書記,為了圖個吉利,我開了一萬五千六百八十八,要您順著發發發。您覺著怎麼樣?不行咱再往上添。”

胡希能高興的說:“滿行、滿行。謝謝你了。”他接過報銷單和田翠花一塊走出來。一出大門看見了轎車停在老地方,走過去輕輕地拍了兩下車窗的玻璃,立刻驚醒了睡夢中的任二風,他急忙坐起來,往後一伸手推開了後排的轎車門。

第二天一大早,村支兩委的部分幹部和幾個青壯年在村委會的大院裏開始忙呼著。抬桌子的,搬凳子的,貼標語的,……,不大一會,各項準備工作就基本上安排就緒了。

主席台後麵房子的牆壁中央是醒目的大會標,“沙灣村募捐獻愛心大會。”主席台前麵左右兩邊的桌子上分別放著一個紅色大紙箱,上麵寫著三個大黃字:“募捐箱。”箱子上方有個十五厘米長、一厘米半寬的長方形的口,是募捐時往箱子裏放錢的通道。

大院裏和大街兩旁的牆壁上貼著紅底黃字的長條形標語,多數的內容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舍己為人,助人為樂;扶危助困,中華美德;奉獻愛心,人人有責;繼承民族優良傳統,發揚光大民族精神等。

九點多鍾,三三兩兩,三五成群的鄉親們陸陸續續地走進大院裏。互相問長問短,說著家長裏短的客套話。

大約上午九點四十五分鍾,沙灣村五六年級的學生們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帶領下,打著洋鼓、吹著洋號,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會場裏。他們被按排在會場的最前麵。

快十點了,院子裏的人越來越多,有位歲數較大的人催促說:“天龍,天不早了,來的人也不少了,開始吧!”

王天龍看著他說:“馮大哥,縣裏的領導們還沒有來,等一會吧!你老別著急,瞎子磨刀——快了。”

“我不是急,天龍,眼下是春季大忙季節,時間耽擱不起呀!還是快點吧!咱們自個兒村的事,請領導幹啥?又不是多露臉的光彩事,六指劃拳——多此一舉。”

王天龍勸著說:“馮大哥,這是胡書記親自安排的。再說讓領導來上上電視,登登報紙,宣傳宣傳咱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有好處。你老還是耐心地等會吧!”

“笛、笛、……”院外轎車的喇叭聲打斷了他倆的對話,大家不約而同的向大門外看去。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鎮黨委、鎮政府以及有關部室委辦局的領導們,在胡希能和田翠花的陪同下,緩步走進院子裏。學校的鼓樂隊在教師的指揮下,也有節奏的吹打起來。

俗話說,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胡希能也是如此,他接受村委換屆選舉時摔倒在地,弄了個滿臉花的教訓,眼不斷的瞅著地麵,恐怕再來一個嘴啃泥。

賓主走上主席台,按序坐定以後,胡希能走到講桌旁,用手敲了敲放在桌子上的話筒,立刻發出“哢、哢”的響聲。他對準話筒說:“現在開會。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光臨我們的大會。”在他的帶動下,台下響起了劈劈啪啪的掌聲。

金臨縣電視台的記者們立刻在台上台下忙乎起來,鏡頭對著各位領導們拍著特寫,有時也給參加募捐的群眾幾個鏡頭。攝像的記者們對穿著統一的學生服裝,戴著鮮豔的紅領巾的學生們特別關照,長鏡頭、短鏡頭的拍來攝去,照相機的鏡頭對著他們也不斷的閃著光。

“各級領導們、各位鄉親們:

今天的大會,是千人募捐獻愛心大會,也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誓勢大會。扶危幫困、救災救難曆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村父老鄉親們的美德。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鄉親程遠征的兒子程連臣出了事故,現在住在醫院裏。住院治病需要錢,怎麼辦?為此,黨支部、村委會希望鄉親們伸出友愛之手,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共產主義精神,幫助程遠征一家渡過這個難關,人人爭當獻愛心的模範。下麵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章書記講話。”他說完帶頭“啪、啪、啪”地拍起來。

在劈劈啪啪的掌聲中,章英玉走向講台,他是昨天下午被胡希能派專車接來的。按通常慣例是他代表領導講話,今天當然也不例外。

“沙灣村的父老鄉親們:

今天,各位領導們在百忙中光臨我們的大會,是對我們這次募捐活動的最大支持,也是我們村的光榮。村支兩委會決定為程連臣治傷搞募捐是非常正確的,我十分高興。全村群眾熱烈響應的實際行動,充分說明這個決定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它再一次證明,具有傳統美德,受到黨多年教育的沙灣村人民群眾,無愧於自己的光榮曆史。愛心奉獻,遇難解囊,是共產主義精神在我村的充分體現,也是我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我作為常來沙灣村的編外村民,倍感光榮和自豪。”

章書記熱情洋溢的講話,被群眾熱烈的掌聲所打斷。他笑呼呼地擺著手又繼續說:“翻開沙灣村的曆史,一頁頁都記錄著沙灣村人民群眾的自豪,一章章都閃躍著沙灣村人民群眾的光榮。從“抗日迷”到支前模範,沙灣村的黨員、民兵英雄輩出,特別是解放後,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確的領導下,在前幾任老書記的帶領下,沙灣村人民群眾與天鬥、與地鬥、與各種錯誤思想鬥,鬥出了一片豔陽天,使昔日兔子不拉屎的窮沙窩,變成了穩產、高產的米糧川,“農業學大寨”的標兵,植樹造林得模範。靠的是什麼?是一股勁,是一種精神。有了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有了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一致、互相幫助的精神,才有了沙灣村林茂糧豐、鳥語花香的巨大變化。”

前來參加募捐的老黨員、老幹部、老社員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男女老少戰沙荒——植樹造林百萬株;千盆萬罐鬥旱魔——林茂糧豐奪高產;千軍萬馬齊上陣——平整土地上千畝的昨天——激情燃燒的歲月中。

當年參加過戰鬥的他們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激動感情,帶頭鼓起掌來,頓時引起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章英玉動情地說:“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發揚當年的那股勁、那種精神,人人伸出友愛之手,戶戶爭當貢獻愛心的模範,讓過世的老書記、老黨員、老幹部、老社員們也含笑九泉。最後,我代表在坐的各級領導,預祝募捐大會圓滿成功。我也借此機會,替程遠征一家,先謝謝各位領導和父老鄉親們。拜托了。”講完向在場的群眾深鞠一躬。

台下又立刻響起雷鳴般的熱烈掌聲,章英玉也情不自禁的鼓起來。他遇會必講的“離不開胡書記”的話今天沒有了,發生了由“誇胡”到“誇群眾”的立場轉變。對此在坐的領導和胡希能也覺察到了這個變化,群眾雷鳴般的熱烈掌聲就是對這種變化的反映。

胡希能臊呼呼的走向講台說:“下麵請學校的學生代表發言。”

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穿著紅白相間的上衣,脖子上係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均勻的步伐走向講台。在放著話筒的桌子後麵,雙腿並立,右手五隻並攏高高地舉過了頭。台上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她看著手中的稿,用普通話大聲朗讀著。

“尊敬的各級領導,尊敬的爺爺奶奶,叔伯嬸娘們:

我很榮幸地參加今天的獻愛心募捐大會,心情非常激動。我代表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預祝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