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盛世(大結局)(2 / 3)

對方一艘戰艦抵得上安南幾十艘,完全就是壯漢和孩子的戰爭,沒有一絲一毫的懸念。完全就是一邊倒的橫掃,一半的軍艦被送到了海底,剩下一半選擇了投降。

誰有閑心搭理這些猴子,把他們都集中到了岸邊,然後縱火把船隻都燒毀。清理了阮氏的海軍,鄭氏的也不例外。

兩個月時間,除了零星的漁船,安南連一艘像樣的戰艦都沒有。

海上被徹底封死,不許商業往來,不許出海打漁。

安南可不比****,能夠自給自足,沒有了貿易,沒有了海上的漁獲,就要了半條命。大量的漁民失去生活來源,安南接連發生起義,戰火迅速波及全國。俺男人就像是瘋子一樣,不停地殺戮對方,屍體堆積如山,血水把大地染成紅色。

自始至終,****都沒有直接登陸安南,光是海上封鎖,就產生了如此效果,實在是令人不敢置信。

混戰持續了一年多,安南不得不派出了使團,前往****上國請罪。隨同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十幾個小國,他們帶著珍禽異獸,各種土產,前去朝拜****的皇帝,祈求皇帝能夠像以往一樣,繼續當冤大頭,善待他們……

“南洋各國,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以往曆朝曆代沒法占據南洋,是因為恐懼海洋,隻是依靠陸軍。長途跋涉,加上煙瘴之地,路途艱難,承受不住損失,不得不退了回來。這一次我們從海上下手,就是徹底把南洋吞進肚子裏,絕對不放過!而且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研製出了全新的蒸汽船,正在加速生產,以後我們和南洋的聯係都靠這些船隻了!”

張恪興奮地宣布,為什麼如此說呢,製約帝國擴張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通訊,距離太遠,政令沒法下達,自然就沒法控製。

陸地上是戰馬,海上就是船隻,偏偏帆船受限於風向,有些時候就沒法傳遞消息。試想一下,一道調兵的命令下達,結果半年之後才接到,豈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有了蒸汽船隻,就無需在乎風向,安全係數大大提高,最多一個月時間,南洋的消息就能傳到京城,供皇帝和內閣做出決策。

技術難題解決了,張恪就迫不及待地跑馬圈地了,在大航海時代,大洋上的島嶼,誰先發現就是誰的,先下手為強。至於消化可以放在後麵,先把籬笆築起來再說。

把安南打服,接下來就是就是印度。

雖然後世三哥在大家的眼中,就是蠢萌蠢萌的代名詞。實際上曆史上三哥還是很輝煌的。雄踞南亞次大陸,耕地廣闊,農業發達,人口幾乎和****不相上下,經濟總量也差不了太多。唯一的問題就是印度長期處在分裂的狀態,諸侯遍地,各自為政,形不成合力。

當然這樣正好給了張恪下手的機會,隻要拿下印度,****缺糧的危機就能夠解決,而且征服了印度,等於每一個國人都有了一個海外奴隸!

想想都覺得激動人心,張恪給內閣和樞密院下達了命令,讓他們製定征服印度的方案。

誰知這個方案並不容易,那麼龐大的領土,幾乎和****差不多的人口,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計算的部落,光是為了弄清印度的狀態,就花了三年時間。

張恪登基第十個年頭,由皇太子張琰率領著十五萬的遠征軍,連同一千五百艘戰艦,從東南的五個港口一起出發,途徑南洋等地,在馬六甲短暫休整,又殺入了印度洋。

這十年間,海軍已經吞並了斯裏蘭卡島,並且把這裏作為攻擊印度次大陸的跳板。十五萬大軍趕來,連同本地的駐軍,分批登陸印度,開始了征伐印度的開始。

這一場大戰前後打了十年,印度莫臥兒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奧朗則布在德裏的皇宮之中,蹈火而死,漫天的烈焰吞噬了繁華的宮殿,也吞噬了次大陸的一切。

十年之間,形成了的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八成的貿易,建立起強大的行政團隊和殖民軍隊。而東印度公司最大的股東就是太子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