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求求張恪吧(3 / 3)

不要牽連祖宗啊!

從台麵回來,整整三天,崇禎都坐在乾清宮,一動不動,如果不是眼珠轉動,都會讓人把他錯當成雕塑。

經過三天的苦思,崇禎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把楊嗣昌叫來。

楊嗣昌可不是尋常之輩,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楊鶴曾經官至三邊總督,父子兩個都以知兵著稱,算得起是朝廷之上,為數不多的軍事人才之一,至少在崇禎心目中是這樣的。

君臣見麵之後,崇禎咬著嘴唇,直截了當就問道:“愛卿可有消滅流賊之策?”

“有!”

楊嗣昌回答地十分肯定,或許他早就料到了這一天,因此慷慨陳詞,一點沒有猶豫。長篇大論下來,竟然把士氣低落的崇禎說的來了精神,到了最後,甚至兩眼冒光,拳頭攥得緊緊的。

“臣的策略總結起來就是四正六隅,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而專防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是謂十麵之網,總督、總理二臣隨賊所向,專征討。如此一來,天羅地網,就算流寇有通天的本事,也難逃一死。按照臣預料,不出三年,流寇定然星落雲散,天下重歸太平。”

整個方略就是九個字,大手筆!大縱橫!還有大消耗!

如果是張恪毫不猶豫地拒絕,甚至會重罰提出建議的人,開什麼玩笑,把十個省都變成戰場,就算是百萬大軍,也沒法圍追堵截,把流寇給看住了。根本就是大而無當,紙上談兵的胡說八道。

幸運的是楊嗣昌麵對的是崇禎,他對這個計劃有著異乎尋常的讚賞。

“愛卿果然有大才,朕心甚慰,聽旨,朕加封卿為兵部尚書,總督剿匪事宜,另外任命熊文燦為右都禦史,總理諸省軍務,協助愛卿,掃平流寇。”

楊嗣昌不過是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二十年間,衝到部堂高官,而且是主管各省的軍政大權,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可是上任之後,楊嗣昌就麵臨著最大的困難。

按照他的設想,需要增兵十四萬,增加糧餉二百八十萬兩。

想的很好,可是卻沒地方弄銀子。崇禎咬了咬牙,從內帑湊了二十萬兩給了楊嗣昌,其餘的銀子都要從戶部拿,可是戶部早就空了。

龐大的計劃還沒開始,就擱淺了,不論是崇禎,還是楊嗣昌,都陷入了空前的尷尬。

沒辦法,就隻能增加田賦,苦一苦百姓百姓,隻要流寇剿滅了,天下就太平了,崇禎隻能如此自我催眠。

就在準備下聖旨的時候,突然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此時對明廷的打擊,甚至超過了中都淪陷,祖墳被刨!

南直隸,主要是鬆江府,和蘇州府,加上浙江,福建,全都是大明朝的財富重地,萬名士紳聯名上奏,要求朝廷減少漕糧數量,如果再不與民休養,東南就要亂了。

相比遙遠的鳳陽,漕糧關乎京城百姓的肚子,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下子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嚇傻了。

“怎麼會,怎麼會這樣?”崇禎在禦書房來回轉圈,不停搖頭:“東南是魚米之鄉,財賦重地,怎麼可能沒糧食了,簡直是欺人之談,查,朕一定要派人查,把贓官找出來,嚴懲不貸!”

王承恩在一旁臉色淒苦,不由得說道:“皇爺,老奴有言,不得不說。”

“講。”

“是,隆慶開關以來,尤其是鬆江開關,東南和西洋貿易越發興旺。百姓爭相改稻田為桑田,不種糧食種棉花,農田已經下降了一半以上。而近年漕糧數量與日俱增,從二百多萬石,一口氣增加到了八百萬石,東南就算有金山銀山,也都搬空了。”

崇禎萬萬想不到竟然如此結果,他頹然坐在龍椅上麵,精氣神好像都被抽空了。天底下就剩一個東南了,要是這裏都亂了,大明朝可真就沒救了。看著崇禎癡癡坐在那裏,一語不發。

王承恩偷偷湊到近前,低聲說道:“皇爺,老奴以為或許可以下旨,問問安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