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遼東王(1 / 2)

自從孫承宗攻擊耀州慘敗之後,遼東局勢急轉直下,京城中上至天啟,下至文武百官,全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上奏嚴懲孫承宗的罪過,可是就算殺了孫師傅也沒法擋住建奴的十萬大軍,因此有人要求京城戒嚴,派遣重臣巡視防務,更有人提議調九邊精銳,前來勤王。

建奴離著好幾百裏,大明的文官就如此畏敵如虎,驚慌失措,要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會相信,堂堂****竟然握在這麼一群飯桶的手裏。

好在魏忠賢還算有主意,經過詢問之後,建議天啟將大權交付張恪。不過他也不放心,京營都是一群無用的廢物,老魏隻能建議天啟,擴充內操人數,增加到一萬。

所謂內操,就是選派粗壯的太監,給予甲胄武器,訓練起來,護衛皇上。

憑著一群太監能擋得住凶悍的建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魏忠賢此舉不過是為了擴充內廷實力而已,於大局絲毫沒有作用。

明眼人都一清二楚,這種時候唯一的指望就是張恪,隻有他能擋得住建奴,能夠作為京城銅牆鐵壁,能讓所有人睡得安穩,繼續高談闊論,黨同伐異。

在這一刻,對張恪的指責非議壓倒了最低點。

在焦急和恐懼的煎熬中,大明的君臣一點點挨著,熬了,扳著指頭算日子,生怕張恪擋不住,把韃子放進來。

據說有不少勳貴大臣都暗中備下了快馬和車駕,準備隨時逃命。

天啟同樣備受煎熬,他的痛苦來自兩方麵,一是建奴,一是朝廷的大臣。

平時這幫人以忠臣自詡,彈劾這個,大罵那個,全天下就他們最在乎大明,就他們最愛護皇上。可是真正到了用他們的時候,全都成了霜打的茄子,徹底蔫了。

說到底還要用有本事的,廢物再多也沒用。

隻要張恪能擋住建奴,就重重賞賜他,把人心拉回來!

天啟暗暗的想到。

就在京城人心浮動,亂成一團的時候,終於等來了遼東的消息,先是錦衣衛的密探回報打贏了建奴,接著巡撫衙門送來消息,說是大捷。

一下子君臣的心思都安定下來,危機總算是結束了,六部九卿,各大衙門終於有了歡聲笑語,告病躲在家裏的大臣也都露頭了,和同僚們暢快地聊著,就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伴隨著崔呈秀進京,所有人的興趣都被提了起來,究竟遼東一戰打成了什麼樣子,贏了,能贏多少啊?

大家翹首以盼,崔呈秀從上午進宮,一直談到了下午,將近掌燈十分,才從乾清宮退出來。

緊接著就有旨意傳下來,加崔呈秀少保太子太保,左柱國,特進光祿大夫,賜蟒袍金幣,蔭一子錦衣衛僉事,專任兵部尚書。

從六部靠後的刑部尚書,一舉榮升一品大員,執掌兵部。崔呈秀幾乎拿到了人臣榮譽的頂點。

憑什麼他能一飛衝天,無數人都心有不甘,憋著勁想要找麻煩。可是很快他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甚至有人覺得崔呈秀得到的封賞還太少,應該給更多的賞賜!

原來按照天啟的命令,將崔呈秀口述的廣寧大戰經過,刊印出來,下發六部九卿,在京的各個衙門。由於時間緊急,每個衙門隻有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