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來自錦城的莫文山,靠著祖輩留下的關係和資本下海經商,很快就成為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
那個時候的錦城,到處都處在火熱的建設當中,一幢幢高樓不斷的拔地而起。當時成都的變化,用日新月異這個詞語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這使得原本做服裝生意的莫文山,嗅到了這背後的巨大商機。
那就是做砂石生意。
那個時候,對砂石的開采管理並不嚴格,但成都附近的砂石生產,早就被人壟斷。於是,莫文山隻得將目光瞄向錦城的周邊地區。
剛好那時候阿壩州開始招商引資,於是,莫文山和朋友一起,去阿壩州考察,準備在岷江沿岸找一塊合適的地方,開采砂石。
1983年的夏天,莫文山一行人前往阿壩州考察,第一站,他們就來到了阿壩州的南大門,汶川縣城。
約莫著下午三點左右,一輛黑色的桑塔納緩緩駛入招待所的大院之中,三個商人模樣的中年男子依次下車。
可能是第一次到這裏吧,三人下車後的第一反應,居然都是用目光將四周環顧了一遍又一遍。
“落後啊,錦城已經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好多年了,這裏怎麼還一點動靜都沒有?”王文兵扶了扶眼鏡兒,第一個開口說道。
“落不落後我可管不了,但眼前是這阿壩州的路太爛了,彎彎繞繞的,顛的我暈乎乎的,我得先去躺會兒”說著,也不顧身旁二人,大腹便便的劉希亮夾著個公文包,獨自朝著招待所裏走去。
也不管劉希亮了,莫文山轉身看著王文兵,假裝正經的說到:“怎麼樣王總,你是先去休息呢?還是跟我出去轉轉啊?”
雖然已經進入80年代,但當時的汶川縣城還很落後古樸,從縣城所處的岷江河穀到四周的半山腰上,到處都是充滿民族特色的建築和碉樓。
縣城裏的車很少,行人也大多都穿著著羌族傳統的服飾,說著一種莫文山和王文兵並聽不懂的語言,羌語。
眼前的一切,對於莫文山和王文兵來說,都是那麼的新奇。
王文兵早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去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當即對莫文山說到:“還等什麼,當然是出去轉轉啊。”
“哈哈”
伴隨著爽朗的笑聲,二人並肩而行,很快就融入到不遠處的人群當中。
在縣城裏走了一段路後,莫文山很快就發現,當地居民居然都熟練的掌握著兩種語言,也就是說,遇到外地人時,當地人能夠用很流利的川話跟他們交流。
這時候,談話內容,莫文山和王文兵自然是能聽懂的。
但如果是兩個當地人之間的交流,莫文山和王文兵就一點都聽不懂了。
一路上,王文兵對傳統的羌族建築和曆史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此刻正拿出背包裏的相機,一刻不停的拍著。
雖然是商人,但王文兵身上卻沒有一絲絲奸詐的感覺,反而是文質彬彬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某位學者呢。
莫文山其實是了解的,王文兵家關係比較複雜,這麼說吧,如果他要走仕途,絕對會有很好的發展,但他的誌向卻並不在這裏,從小到大,就想當一個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