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何止是怪異了,簡直有些......
真的拍破腦袋都想不出來。
郭大夫居然如此年輕!
看他這樣子,估摸著連二十歲都不到,最多不過十八歲吧。
從沒人告訴她郭大夫是個年輕男子啊。
所以這是少年神醫了。
她一直以為郭大夫年紀很大了,畢竟有名氣的基本都是老中醫。
不敢說頭發花白,雞皮鶴發的,但起碼也得留把胡子吧。
給病人號脈的時候,時不時會摸著胡子思考一會,然後不急不緩地提起筆寫下藥方。
用的還是自創的草書。
哪怕一個識字的人拿著那藥方,費上老半天功夫都未必能辨別出寫的是啥字。
隻有抓藥的能認得!
不是說學醫都是要下漫長的功夫麼。
據她所知,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總是比其他的學科更耗時間和功夫。
先不說成為名大夫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就是更為一個合格的大夫沒個小十年都不成吧。
到了古代,就更不用說了。
像藥鋪裏的學徒,肯定先得認藥材,藥材認全乎了,到前台抓藥,估摸著這都得兩三年的功夫呢。
有的學徒可能在櫃台裏抓了好些年的藥連一個病人的手腕都沒摸到呢。
藥材識得差不多了,師父才會帶著慢慢學把脈,辯證開方之類的,這時間就更長了。
還得看天賦。
當然古代很多赤腳大夫未必會走這麼一套完整的培訓體係,有的可能學一點就上手看病了。
畢竟看不起病的人太多了,哪裏還敢挑大夫,看大夫的資質之類的。
但能在老字號藥鋪坐診的大夫相對來說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是她太淺薄刻板了。
“姑娘?”
薑可意連忙停止胡思亂想,走到診桌對麵坐下,對著郭大夫把薑平的情況簡要說了一下。
聽了薑可意的描述後,對麵年輕的學徒......年輕的大夫緩緩說道:“傷到了頭部?半昏迷狀態,那確實有點棘手,不過還是得當麵看看,沒見到病人我不好下定論。”
見薑可意沒有吭聲,那郭大夫又說道:“姑娘可能不知,這看病治病呢,看是基礎,若是病都沒瞧清楚,沒確診的話,即使我開了藥方,不對病症也沒有用。每一個病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都得望聞問切,可不是聽聽情況就能給你開方子的!”
薑可意安靜地坐著凳子上聽著郭大夫講話,聽到此處,立刻就表態:“這個我自然曉得。隻不過我阿爹現在不太好挪動......”
聞弦知雅意。
郭大夫一下子就領會了薑可意的意思:“姑娘的意思是想讓我去出診?”
“對,想麻煩郭大夫到靈山村出診一趟,看看我阿爹的情況可不可以能針灸。不知道郭大夫出診的話有什麼條件?”
“看心情吧!”
這條件好隨性,隨性到薑可意都不知道怎麼接話了。
隻得補充了一句:“郭大夫,我家裏情況雖很普通,但隻要我們能做到的一定盡力而為。\"
“我這裏確有一條件,想來姑娘是可以做到,端看姑娘願不願意?”
“郭大夫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