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可意倒沒爭辯,錢在別人口袋,人家想在誰家買是人家的自由。
反倒是二墩一邊招呼著食客,一邊自豪地說:“我們家這臘汁肉的方子可不是獨一無二的,我大姐第一次做的時候,我吃了一口啊,都恨不得把舌頭吞下去。後來才知道這鹵臘汁肉的香料比肉還貴呢。”
蔣家那邊聽見有食客要肉夾饃,顧不得打嘴仗了,手忙腳亂的做起來了。
薑可意則在一旁認真觀察著蔣家的情況。
顯然他們之前在家並沒有怎麼練習過,烙餅、剁肉、夾饃都顯得有些生熟。
看了一會,薑可意就發現了,蔣家隻是學了個皮毛而已。
可能把功夫都花在怎麼模仿別人上了,反而沒時間沉下心來好好練內功。
雖攤子看起來和薑家的很像,但肉夾饃的賣相要差上不少。
烙的餅大小薄厚都不一樣,火候掌握的也一般般。
蔣家那男的,看起來力氣很大。剁肉的動作是麻利,可並不舍得放肉湯
給饃裏夾肉的手法更是生熟。
不是夾多了,就是夾少了。
夾多了他又會從饃裏扒拉一些肉出來。
夾少了則不會補進去。
肉其實並沒有均勻地鋪在饃餅內側。
把一個本來就不夠美觀的饃餅夾得稀裏晃蕩的。
“怎麼夾成這樣了?這還能吃麼?”
“本想著嚐嚐看是不是味道有區別,一看這,搞得我都沒胃口了。”
周圍本來還有些猶豫的人,瞧見這番操作之後,有的立刻就到薑家這邊來了。
蔣家那男的,一聽食客小心的議論,越發的心急了,頭上都冒汗了,手上的東西更是有些跟不上了。
其實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隻要肯下功夫,慢慢就能熟練起來。
可幾個人顯然沒有明顯的分工。
蔣婆子前一刻還在收錢,後麵又去燒火了。
那男的又用剁肉夾饃的手摸起了銅板。
反觀薑家這邊,薑安、胡氏、薑安因已經坐了一段時間了,幾個人配合的特別好,動作很流暢。
薑福夾肉又快又麻利,而且絲毫不吝嗇,夾好後還會澆一些肉汁進去,咬一口滿嘴留香。
還有胡氏烙的餅,她那手就跟稱一般,揪出來的麵劑子大小一致。
烙的時候火候把握到位,不止一個食客問過能不能單買餅子。
至於蔣家那邊,薑可意還發現了不少小細節的問題。
不過最主要的是他家的臘汁肉,真的和薑家差太多了。
色澤上就不誘人,就更不要提聞起來的味道了。
想想也是,這香料種類很多,不知道配比,就算花了大價錢,搭配不合適,出來的味道反而會怪怪的。
何況,蔣家未必舍得花大價買好的香料。
這做吃食的,歸根結底還是講究一個味道。
總的來說,薑家這邊的攤位前排隊的人還是更多一些。
隻不過,生意還是分薄了一些。
甚至有的食客看倆家鬧騰,怕沾惹上麻煩,直接不吃,轉頭走了。
薑可意沒著急去靈繡閣,就呆在攤子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