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陽袁術(1 / 3)

袁紹是司空袁逢的庶長子,袁術是袁逢的嫡次子,按出身,袁紹本該比袁術是低些,但是人家袁紹運氣好啊。袁逢的二哥袁成早亡,就過繼了袁紹做了袁成的嫡子,就此袁紹的出身法理上已經和袁術一樣了。而後來袁術還向公孫瓚述說袁紹庶出之事找優越感,可見在袁術心中,覺得自己除了最初的出身優於袁紹,也沒什麼可以拿出來證明比袁紹強的了。

袁紹長得威嚴帥氣,懂事早,禮賢下士,從小結交了很多厲害的好朋友,曹操就是其中之一。而袁術懂事晚,小時候隻愛飛鷹走狗,但是有俠氣,是個心思單純、不拘小節的小夥子。

在官職上,二人的起點比大多數人的終點還高,雖然俸祿差不多,但是袁紹更被重用。袁紹的司隸校尉和袁術的虎賁中郎將俸祿都是比二千石,但是袁紹的司隸校尉是何進加強了權力以對付宦官的,董卓都稱為雄職。而且為了維護司隸校尉什麼都可以管的威嚴,禮儀上的級別很高,對三公不用拜,廷議時排序在九卿之上,進賀時在九卿之下。

更重要的是在黨錮之禍中,袁紹又扮演了《辛德勒的名單》中奧斯卡·辛德勒一樣的角色。袁紹和何顒一起,幫助很多窮困無助的士人逃跑或者躲起來,讓他們躲過了黨禍,袁紹因此在士族中名聲大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爹媽肯定沒少拿袁紹來激勵袁術更努力些,卻讓袁術同學心中從小埋下了對袁紹不服的種子。當時二袁的叔叔太傅袁隗和大將軍何進一起決策國事,所以二袁作為四世三公的袁氏新生代的翹楚都有了機會參與帝國的最高決策事件。

何進和袁紹謀劃誅殺宦官,十常侍段珪等人得知消息,就把何進先騙進宮殺了。袁術帶著虎賁軍火燒南宮嘉德殿的青瑣門,逼迫十常侍出來準備幹掉,結果段珪等人挾持著小皇帝往小平津跑了。袁紹帶軍見到宦官就殺,達兩千多人,此屠殺宦官之舉,二袁,特別是袁紹在士族百姓心中更是威望大增。

董卓進洛陽要廢帝,帝國決策者之一袁隗立即見風使舵,支持董卓廢帝。袁紹和其叔父相比,表現出了讓人尊敬的節操,不同意廢帝,橫刀長揖而逃亡冀州,此舉威望值又暴增。

董卓為拉攏袁家,就給袁術加爵後將軍,位次上卿,在袁紹之上。

曹操不久也逃出洛陽跑到關東,袁術謠傳曹操死了的消息,弄得從老家跟曹操一起來洛陽的人都打算回老家了,曹操的老婆,後來的卞皇後就給他們說,曹操不一定死了,如果你們今天回家了,將來他回來了你們有臉再見嗎?如果他真死了,我們一起死又何懼!由此,一家人得以完完整整的。

袁術見董卓這樣廢帝,事情搞得有點大,不得人心,也帶著虎賁軍南逃到南陽與豫州交界的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

袁紹往冀州跑,是因為新任冀州牧韓馥是袁家的門生,袁紹現在又有很高的威望,可以在此從容地召集人才立足。果然,朝廷裏麵的朋友一運作,董卓讓他做了韓馥治下的渤海太守。

袁術往南跑的主要原因就是離家鄉汝南近,可以得到家族及門生故吏的大力支持。

然而,豫州汝南郡和潁川郡的黃巾軍這幾年一直鬧得很厲害,而袁術帶出來的虎賁軍兵力有限,直接返回汝南困難重重。

原豫州牧黃琬被董卓調入京城先後擔任司徒、太尉,本來準備委任士族中有聲望的孔伷為豫州刺史、張谘為南陽太守,但是在現在的袁術身後的袁家的運作下南陽太守變成了袁術的位置,而張谘也躲過了一劫難,沒有像曆史上一樣被袁術麾下的孫堅擊殺,反而成為了袁術麾下的郡吏。因為此時的魯陽城內的袁術早已不是曆史上那個袁術了,而是一個來自後世的大學牲。因為“三戶法”的原因袁術沒辦法直接當豫州刺史,所以還是讓孔伷當上了豫州刺史!但是豫州是袁家的基本盤,基本上都聽袁家的,這個他倒是不慌。而孔伷也是在袁術以及袁家的運作下來到了豫州。

袁術和同批委任的韓馥、劉岱、張邈等人的共同目標就是都反抗董卓。因為在士族的眼裏董卓這樣的人,不可能讓他通過這種方式完成階級的跨越。說到底,董卓隻是袁家的家奴罷了!但是有了兵權的董卓也不一樣,通過自己的謀劃用三千兵馬控製了洛陽,還通過呂布擊殺了丁原吞並了丁原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