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影視賞析在課堂上也有弊端,應加以研判與引導:一是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課堂影視播放,易入喧賓奪主窘境。影視賞析不能取代講解討論和思考提問。如果過度依賴影視,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形,影響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所以,要嚴控賞析的內容和時間。二是力戒一味娛樂休閑。學生們經常厭倦課堂理論的灌輸,一旦播放影視資料,就會格外高興,把課堂當電影院忘記了學習的目的。因此,在播放的同時要多加提示講解,和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思考地看,有欣賞地看。三是相關影視內容與文學史料經常有相矛盾或有差異的地方,這一點,教學中也要十分注意。可借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學觀,甚至人生觀、價值觀。是是非非,揚清擊濁。
正處於青春期的中職生, 其心理特點是喜動不喜靜;喜歡直觀生動的圖片視頻, 不喜歡單調抽象的文字。而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緒情感以及故事情節, 能夠直觀、生動、有趣地呈現在學生麵前, 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能夠讓學生體會人物個性, 體驗模擬生活情境的過程;能夠帶給學生心靈的觸動, 起到積極、正麵教育的目的。
(二) 影視賞析可以彌補中職心理健康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中職心理健康教學方法有時無法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如知識點講授較為枯燥、抽象, 較難激發他們的興趣, 也較難讓學生體驗到知識點所表達的內容;案例討論不直觀、形象, 會降低學生的參與度;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由於學生的害羞、積極性不高, 再加上學生人數較多和場地限製, 教學秩序不好控製, 往往會使體驗的效果下降。這時可應用影視賞析, 能夠使角色的模擬情境呈現在學生麵前, 直觀明了, 從而彌補其他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三) 影視賞析的應用研究可以填補中職領域有關此方麵研究的空白
影視賞析應用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的相關文獻較少, 進行此方麵研究可以填補該領域的空白, 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 為提高中職領域的心理健康教學方法的效果提供借鑒。
二、影視賞析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應用的實施對策
影視賞析應用於教學並不意味著每節課都進行影視播放, 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 教學內容要符合德育教學大綱的要求, 不能為了播放而播放。
(一) 根據教學課題的需要, 選擇適合的影視作品
筆者曾做過調查, 學生喜歡的影視作品主要集中在喜劇類、科幻類和愛情類, 但作為教學內容不能任由學生喜好決定, 聽之任之, 應明確教學目的, 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進行選擇。如《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群調皮搗蛋、厭學逃學的孩子, 在新班主任的音樂熏陶之下, 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糾正自己不良行為習慣, 重新燃氣生活的希望, 是一部陶冶人心靈的勵誌影片, 較適合中職生在心理調適方法課題中觀看。又比如《阿甘正傳》讓我們直麵生活中各種問題, 追求自己命運, 探索自己價值觀的故事, 適合學生在直麵挫折課題中觀看。
(二) 選擇影視片段, 針對性進行故事案例分析
討論分析案例時, 沒有必要整個影片全部播放或解釋, 可將影視作品中重要的案例表現部分, 利用剪輯軟件對影片進行剪輯摘錄, 為學生呈現具體的症狀表現或改善措施。如講到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涉及精神病與一般心理問題的區別時, 可剪輯《愛德華大夫》中的精神病表現 (罪惡綜合症) ;在職業心理壓力調適時, 剪輯《普拉達女王》中一段女主角被老師呼來喝去的片段;在情緒調節時, 剪輯《武林外傳》中郭芙蓉發火時說出\"世界如此美妙, 我卻如此暴躁, 這樣不好, 不好……\"的畫麵等等。通過剪輯視屏, 直觀呈現教學內容主題, 引起學生的共鳴, 啟發學生思考, 幫助學生體驗案例中的情感。
(三) 選擇影視作品要足夠深刻, 能夠觸動或震撼學生心靈
影視作品五花八門, 並不是什麼影視都能拿來使用, 不能過於超脫, 甚至使學生看過就忘;作品在人物的性格、情感表現要給人印象深刻, 要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如新加坡青春電影《小孩不笨2》描述的親情、友情、師生情與中職生的實際情況非常相似, 較適合中職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觀賞;片中很多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