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緣初現(1 / 1)

亂世複蘇記

正是明朝正德年間,蘇杭一帶小小村落裏,住著一對新婚燕爾的青年夫妻。那夫妻二人,男孩名喚李才,女孩名喚白梅。

李才生得玉樹臨風,長袖善舞,做事不拘小節,還愛在江湖裏逍遙快活。白梅如含苞待放的白梅花,溫潤靜美,擅長彈些琴棋,出身書香門第。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情同手足,終成了眷屬。

一年春天,李才與白梅喜獲麟兒,誕下了一對龍鳳胎,取名李澤乾和李澤坤。一家人欣喜若狂,笑語盈盈,其樂融融。

好景不長,那一年秋天,縣衙裏貪官當道,苛捐雜稅無不要,百姓們苦不堪言。李才性子直,見貪官欺壓良民,恨之入骨,連日在衙門門前指著鼻子罵那貪官。

誰知那貪官反被他氣得七竅生煙,當即派人將李才抓了去關起來。白梅聽說丈夫被抓,淚如雨下,日日夜夜操勞奔波,想方設法救夫脫險。

白梅上門求那貪官開恩,貪官置若罔聞;白梅給官府重金求情,官員們都偷著樂,隻當是白梅癡心妄想;白梅在獄中探望丈夫,不禁淚如雨下,獄卒們對她的哭訴充耳不聞。

白梅一人之力有限,求助無門,正絕望之時,鄰家一位年邁的老者來探望她,得知她的處境後,憫然勸解道:“我鄉那些貪官多年來作惡多端,百姓們都苦不堪言,隻有你和李才敢正言厲色指出他們的罪行。你一個人奔波恐怕難以成功,不如串聯眾人之力,方可有望。”

白梅聽他一說,頓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於是她挨家挨戶拜訪鄉親,將丈夫被捕的情形說與他們聽。村民們聞言個個義憤填膺,紛紛前來請願,反映真相,述說李才勇於抨擊貪官的正義之舉。

那縣令平日裏也厭惡貪官作惡,一接到村民們的請願,立時明白真相。他施壓那貪官,終使李才得以釋放回家。

白梅見到丈夫平安歸來,喜極而泣,感激鄰裏眾人的相助之情。自此以後,白梅與李才發誓要捍衛正義,維護百姓權益, 抵製貪官暴政,解救更多冤枉之人。

他二人很快就成了鄉間口口相傳的愛民楷模。村民們都稱讚他們夫妻二人情比金堅,仁心仁德,世世代代傳頌他們的事跡。他們的兒女李澤乾和李澤坤,也繼承了父母的遺誌,長大後在鄉裏辦起義學,傳播知識幫助窮苦百姓,造福一方。

正是:

滌蕩貪官,還民以正道;

白頭偕老,攜手共創和美鄉。

有了李才白梅,鄉裏再無暴政橫行;

兒孫世代傳頌美名,久久馨香不忘。

此後數年,李才白梅夫妻倆竭盡全力幫助窮苦百姓,他們的仁義事跡動人心弦,傳為佳話。村民們生活在他們夫妻的庇佑之下,再也無暴君欺壓,鄉村寧靜祥和。

李才與白梅也育有一雙聰慧伶俐的兒女,取名李澤乾和李澤坤,是生得龍鳳之姿,乾坤之精華。

他們夫妻二人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家產財富悉數拿出,興辦起義學濟貧,一心一意教育窮苦百姓子弟,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改變命運。

李澤乾、李澤坤兄妹倆也從小受父母熏陶,心懷天下,書讀破萬卷,誌存高遠。長大後都成為知書達理的人傑,繼承父母遺誌,在鄉裏辦起義學來,一門心思傳播知識、培養人才,廣結善緣、濟世為懷。

其時明朝末年,天下已是風雨飄搖,暴亂不斷,百姓們苦不堪言。李澤乾、李澤坤兄妹也明白,想要救這亂世,教育乃是頭等大事。

隻要讓百姓開化明智,少些愚昧無知,國泰民安指日可待。所以他們二人辛勤耕耘,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辦學義舉中。終其一生,勵誌傳道、授業、解惑,期望能開百姓智慧,教百姓明理,猶如點燃一盞盞燈火,照亮這亂世,帶來希望。

李才白梅夫妻及其子女幾代人,以仁義之心、胸懷蒼生、興學濟世的大愛情操,感動了無數人,世世代代傳為美談。他們以普通人的方式,在亂世中複蘇了正義,讓善的種子發揚光大,令人備加欽佩。

李才白梅全家人的事跡,激勵了後人不畏艱難,以真誠之心和仁愛之力漸次改變這亂世,也成為人們內心中一縷不滅的光,永遠點亮前行之路。

轉眼,便來到了明末清初,又一個亂世開始。

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