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同來的另一撥人馬的領隊剛開始以為青虹勝這大漢十拿九穩,畢竟修為上差了一重呢。後來見兩人來來往往戰到一起,有心出手又怕被人恥笑,就這樣猶豫著沒動。
但現在不成了,眼看青虹要命喪斧下,他大喝一聲:“快住手!”同時身子疾速向戰圈中掠去。奔行中,他右手在腰間一抹,一把三尺長劍就出現在他手中。
他人還在十步以外,手中劍已經揮了起來。
在巫力的灌注下,長劍吞吐著足有二尺多長的劍芒,“哧”地一聲,直向大漢的後心刺去。
那大漢對此仿佛一無所覺,不躲不閃,手中斧依然向青虹腰間撩去。
那領隊心中一喜,手中劍去勢更急,眨眼間,劍芒就到了大漢後心。就在所有人都覺得這大漢必死無疑的時候,斜刺裏突然有一點亮光一閃。
這亮光一閃而逝,眾人耳聽得刷地一聲,那領隊手中劍芒突然消失,然後就見一把長劍向旁邊飛去,直飛出去丈來遠近,才“啪”地一聲掉在地上。
那領隊有些愣怔地看著手中劍向遠處飛去,想伸手抓住卻沒使上勁,他有些納悶地向右手看去。這一看,他不由得“嗷”地慘嚎一聲,左手一把抱住右手不斷跳腳。
眾人定睛看去,隻見在他左手指縫裏,不斷有鮮血冒出。大家眼光不約而同向長劍落處望去,這才發現飛去的長劍劍柄上,還有一隻手。那隻手依然保持著握劍地姿勢,不斷地顫抖著,不用說,這一定是那個領隊的了。
但還不待他們有何反應,又是一聲短促的慘叫發出,然後就是“撲通、撲通”兩聲悶響。人們轉眼向聲音來處望去,不由得發出一陣驚呼,原來那個青虹已經變成了兩截,分開十幾米遠的距離,倒在地上,而那大漢則站在原地,擎著的巨斧上,竟然不見一絲血跡。
在他旁邊,不知什麼時候,多出了兩個人。兩個人都是長袍在身,帽子很大,遮住了麵目,不過從他們身上流露出的氣勢來看,兩個人都是中級聖巫師。
人群中發出了一陣低低的騷動,個個臉色大變,頭上冒汗,噤若寒蟬,明顯都被剛才的攻擊嚇壞了。
葉清玄隱在人群中,從人縫中冷眼看著前麵的三個人,依然不動聲色。
並非葉清玄現在轉了性子,隻是經曆過生生死死之後,他心中對“善”的理解也逐漸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逐漸窺到“道”的影子之後,初步了解了什麼是因果,也就開始理解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意義。
這些冒險來的巫師個個目的不純,既然想要爭奪寶貝,就要有付出代價的準備。且這裏麵良莠不齊,多有惡行之輩,今天在這裏受此災劫,未必不是為了卻因果。
眼前這情形葉清玄覺得很詭異——一路從鎮子走來,從未聽任何人講過這裏有山賊,而這夥山賊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連續重創數個高手,更不怕得罪本地重要勢力,這不是膽子太大了嗎?
特別是現在,那兩個遮住臉的人,一看就是怕被人認出真麵目,所以才藏頭露尾。再結合聽來的寶物出世的消息,此地的勢力格局,這情形再明顯不過了,必是傳武家人在搗鬼,想要阻止這些人進山,以便獨吞寶物。
就在葉清玄思索間,那兩隊人馬見各自首領一死一傷,已經有些躁動起來,但卻不是因為仇恨,而是因為恐懼。
那個斷手的領隊在自己人的攙扶下,已經回到隊伍中準備離去,那個首領已經死掉的隊伍,更是大亂,紛紛轉身向山下逃命,和剛才訓練有素的樣子天壤之別。
那邊一亂,這邊的人群也越發不安,有人躥出人群,隨著那兩方人馬向山下逃去。
但顯然有人不打算放過他們,那個大漢看著紛亂的人群,陡然一聲斷喝:“站住!”
那些奔逃的人渾身一抖,大多數人都驚懼地停了下來,唯有幾個已經逃遠的巫師,加快了腳步。
突然,隻見幾點光芒連閃幾閃,跑得最快那幾個人幾乎同時撲倒在地,一動不動了。
這下子,人們都傻了,再不敢逃,而是乖乖地停住腳步,站了一會兒,又戰戰兢兢地回到了人群裏,無論什麼情形之下,人們還是覺得呆在人多的地方安心一些。
那大漢頗為不屑地撇了撇嘴,似是對這些人異常地看不起。
他與兩個長袍人來到人群前麵,大聲喝道:“本大王今天隻為求財,不想害命,識相的,趕緊把身上的兵刃、符囊、包袱之類的給我留下,然後原路下山,我就放你們一條生路,否則,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