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聲中,葉清玄將高舉的雙掌合在一起,用力向下揮去。
隨著他的動作,一道耀眼的光弧從他合起的雙掌上脫離出來,一邊疾速向銀袍老人劈去,一邊快速長大。那道光弧在離開葉清玄的手僅十幾米之後,就變得足有十數丈高了,就像一把巨刃,劈向了對麵的銀袍老者。
這一斬之勢,讓銀袍老者臉色微變。他的感應中,葉清玄隻是地級修為,萬萬想不到這個年輕人竟然有這樣高的實力。
這些修行了數十年的老怪,個個都身經百戰,小心異常,否則也活不到今天。剛剛感覺到這一斬有些危險,就沒打算硬接,而是閃身向旁邊躲去。
五嶽斬是一種土屬性的法術,即以陰靈之氣凝成五式斬法,分別以陽世的“五嶽”命名,即:東嶽泰山斬、西嶽華山斬、南嶽衡山斬、北嶽恒山斬和中嶽嵩山斬。
人們形容五嶽常這樣講:“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恒山如行,嵩山如臥”。
這“五嶽斬”的五式也各自對應著有自己的特點:泰山斬沉雄霸氣,有王者之風;華山斬鋒銳無匹,無堅不摧;衡山斬雋逸靈動,飄忽不定;恒山斬疾速如風,如影隨形;嵩山斬變化繁複,不可捉摸。
這五式斬法,從後往前,越來越厲害,也就越難施展,葉清玄用出來的這一式,嚴格來說應該叫“嵩山斬”,是嵩山斬中的一個動作。
自修習《紫重訣》以來,葉清玄一直就有個疑問,怎麼這法訣修煉靈氣的最高境界是金丹境,十分低級,但是裏麵的法術卻高級很多,以金丹境的修為竟都隻能施展出一部分?
當初的七峰劍法是這樣,因為葉清玄比一般的金丹境要強上許多,才勉強能用出四個半的連擊,尋常的金丹境,出盡全力,也隻能施展出三連擊。
這個五嶽斬同樣如此。尋常金丹境隻能施展一式嵩山斬,而且一般一天隻能用一次,便會力竭。其他的幾式,根本連門都沒有。
這不是相當於放在你麵前一大塊肉,卻隻允許你吃一口?不餓時感覺還好,餓急了的時候,想吃卻又吃不下去,這不擺明了玩人麼?
或者,這其中另有隱情?
葉清玄心裏這些念頭一閃而過,想不通也就不再想了。畢竟大敵當前,雖然對方修為和實力肯定不如自己,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他見對麵的銀袍老人輕鬆就閃過了自己的一斬,不禁有些無奈。“嵩山斬”雖然變化莫測,但威力卻有限,而且施法時間也長。
這倒是符合自然的規律,數量多的事物單體破壞力就小;單體破壞力大的,就無法大量存在;威力大的就慢,容易躲閃;速度快的命中率高,殺傷卻力小。
《道德經》有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思和這差不多,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所以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這便是因果。
雖然葉清玄心裏明白自然界大平衡的道理,但現在他還是希望這平衡杆能向自己這邊傾斜一些。
好在開始他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戰鬥經驗不足,趁這銀袍老人實力不如自己,與之對戰應該沒什麼危險,有意要磨練戰鬥技巧,所以並不十分著急。
見一擊沒有奏功,葉清玄身形突然開始快速移動,圍著銀袍老人繞起圈子來,同時口中嘰喱咕嚕地念起咒語,雙手也是不停,不斷地橫斬豎劈,一道道十數丈長或寬的光刃從他的手上激射出來。
這也是葉清玄的厲害之處。換了別人,施展這種大威力法術時,根本不能移動,可是他仗著心神強大和陰靈之氣雄厚,竟然可以在飛掠中施法,這一下,仿佛周圍有好幾個葉清玄同時施法一般,十幾道攻擊不斷從四麵八方向銀袍飛去。
這下銀袍無法再進行閃避,隻能選擇硬接。
他從符囊中抽出一根手杖,往地下一戳,一手抓住杖身,一手不斷掐動印訣,口中急急念誦著咒語,一道銀光從手杖觸地的一端開始亮起,沿著手杖快速向上升去。
待整根手杖全部亮起,銀袍大喝一聲,身上亮起一個光罩,看情形,與剛才的兩人個運用的武雲罩有些類似,不過明顯要厲害許多。
但這並不算完,銀袍雙手橫握手杖杖尾,口中念誦不停,將手杖揮舞起來。
他每揮動一下,都從杖頭飛出一個光球,向劈來的光刃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