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更新3(1 / 1)

“誒,聽說五班來了個轉學生,新“玩具”到了,”光線透過遮掩的窗簾,稀稀落落映著林諾楠湊來的小肥臉,“要去看看嗎?”

“不去,”青歌抬眼瞥了一眼麵前的小肥臉,視線重新落回了手機上。

“切~”林諾楠撅著嘴,“你又在看撈子動畫片?”

“是動漫”

“是是是,動漫,”默默翻了個白眼,“你怎麼一個假期不見,還是這樣……”

湄公河幹流河穀較寬,多彎道,經老撾境內的孔(Khone)瀑布進入低地,到柬埔寨金邊與洞裏薩(TonleSap)河交彙後,進入越南三角洲。

三角洲麵積4.95萬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河流過金邊後分成兩條河,一條叫湄公河,一條叫巴塞河。

在河口附近,湄公河又分成3條汊河入海。

幹流桔井以下可全年通航,桔井以上大水時可通小汽船,3000~4000噸級船可上溯至金邊。通過適當整治,湄公河可成為全線通航河流。

湄公河的主要支流都比較短小,長度均隻有數百公裏。

湄公河(18)其中最大支流是泰國境內的蒙河,該河發源於嗬叻府,河流先向東北流,然後轉向東流,最後在空堅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長550千米,流域麵積15.4萬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20立方米/秒,其最大支流是錫河。

湄公河另一條較大支流是洞裏薩河,該河發源於柬泰邊境,河流向東南流,最後在金邊注入湄公河。該河全長400千米,流域麵積是8.4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約960m³/s,其上遊有洞裏薩湖。

金邊附近分成前江與後江,三角洲上再分六支,經九個河口入海,故入海河段又名“九龍江”。

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峽穀,適宜建壩。於流有1000餘萬千瓦水力,金邊以下通3000噸海輪。

湄公河漲水時,水注入洞裏薩湖,湖麵積由2590平方千米增加到7700平方千米,而冬季,湄公河水消退後,水從洞裏薩河流入湄公河。

洞裏薩湖和洞裏薩河可以通航。

下遊流域居民約占河畔4國人口的1/3。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事農業,水稻為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處在三角洲與嗬叻高原。為數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劇增長,主要是通過移民遷往都市。流域人口沒有共同種族關係。種族集團從湄公河上遊地區包括克倫人和苗人這些山地集團在內的漢藏人到湄公河下遊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團均有。越南人密集於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為廣泛地分布於下遊流域。

1957年,在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簡稱亞遠經委會一ECAFE,1987年改稱亞太經委會一ESCAP)的支持下,成立了由越、老、柬、泰4國參加的湄公河流域研究協調委員會。4國又各自設立了本國湄公河委員會,就湄公河開發作了氣象、水文等前期工作。自1963年起,委員會開始進行大量的工程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此前後,泰國、老撾和柬埔寨在本國分別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力發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