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丞相這邊暗裏更是推波助瀾,還編了打油詩映射皇帝,迅速讓人傳出京城去。
這個時候西南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打贏了一場戰,當即兩位皇子的呼聲最高。
朝中自然提起了立太子之事,有提議大皇子,有提議二皇子,也有提議三皇子的。
立嫡立長立賢,但莊氏皇朝並不會按這個順序來,大皇子是貴妃所出,二皇子寄養在賢妃名下,都有一爭的資格。
皇帝感覺到了危機,看著文武百官,滿目猜疑,隻覺得個個都要造反。
在這樣的疑心病下,皇帝殺了不少反對他的官員,甚至包括大皇子的外祖父,還有二皇子的舅舅。
這麼看來,好像皇後這邊贏了,可皇後心裏不安的很。
果然大皇子和二皇子一脈,甚至別的皇子開始針對三皇子了,甚至其它的妃子也開始給皇後找事。
後宮栽贓陷害各種算計層出不窮,三皇子頻頻被彈劾,皇後這裏也是心力交瘁,疲於應對。
如果皇帝站在皇後身後支持就算了,可問題是皇帝並沒有,他反而故意把皇後和三皇子推出來做擋箭牌。
永寧長公主這邊收到了皇帝私下派人傳的話,心煩意亂,沒想到皇帝這個時候還記得找她,她和師丞相正蜜裏調油呢。
可永寧長公主卻又不得不回公主府,免得皇帝做出什麼事來。
這一來,澹台明的人總算是發現了皇帝和永寧長公主的事,這才往宮裏想。
之前澹台明不往宮裏想,也是覺得馬氏這把年紀了,早失了人老珠黃,失了顏色,不可能被皇帝看上。
便是澹台明自己,娶了馬氏之後,也有三個通房妾室,隻不過他最愛的是馬氏,沒有讓那幾個通房妾室懷孕生孩子。
宮裏馬氏已經大著肚子了,她在皇後的宮裏過的還不錯,皇後並不為難人,馬氏甚至想好了,若是孩子生下來就求皇後養,希望皇後能送她出宮。
所以馬氏非常的安分,甚至為皇後應對宮妃的算計,而絞盡腦汁的出謀策劃。
這個時候,皇帝的壽宴臨近了,為了彰顯皇威浩蕩,皇帝要求禮部和內務府大辦,宴請宗室勳貴,文武百官,還大方的表示凡在京中五品以上的文官武官都可以攜家眷進宮參宴。
除了宮廷教司坊,還要請宮外的雜技團,戲班子,舞樂等等進宮表演。
最頭疼的是戶部,因為皇帝的奢侈花費過度,再加上打仗,所以國庫還真沒多少庫銀了。
所以戶部尚書跟皇帝反映了此事,皇帝第一個想法便是,朕怎麼可能沒錢,天下都是朕的,最富有的便是朕。
當下皇帝就把戶部尚書給貶官了,還打了八十大板差點要了老命,替上的人自然迎合著皇帝。
皇帝竟然還讓人給紀琳琅和澹台修傳口諭,讓他們參加壽宴,所以養胎滿三個月的紀琳琅和老夫人還有澹台修回府了。
但壽宴這天,西南傳出了不好的消息,大皇子和二皇子兄弟反目,大打出手,同歸於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