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零星的炮擊持續了大概一個小時,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淩天翔調整了一下姿勢,美軍並沒有向這邊開火,離得最近的炮彈都落在了500多米之外。此時在城市上空至少有數架無人偵察機在盤旋著,其中肯定有幾架在監視這一區域,或者是即將飛來監視這一區域。
關押著戰俘的那棟民房裏的燈光閃動了三下,袁德良用手肘捅了下趴在右側的淩天翔。“信號發出了。”
“看到了,別亂動。”淩天翔一邊說著,一邊看了下手表。剛好七點,與計劃的時間一樣。現在他最擔心的就是那名美軍飛行員不會與他們合作,那麼這次伏擊戰就不會有任何的結果。
“你說,美軍會派哪支特種部隊過來?”袁德良低聲問了一句。
“我怎麼知道?”淩天翔也壓低了聲音,“觀察情況,別廢話。”
美軍的特種部隊有好幾支,比如隸屬於海軍陸戰隊的“海豹”突擊隊,屬於陸軍的“綠色貝雷帽”。而“綠色貝雷帽”隻是一個統稱,主要是因為該部隊在成立的時候,官兵都戴綠色的貝雷帽,所以才被取了這麼一個名字,從而成為了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代名詞。屬於該部隊的有好幾支特種部隊。在以往的戰爭中,美軍一般根據飛行員跳傘地區的地理情況,以及距離最近的特種部隊來安排救援行動。比如在南斯拉夫,營救那名F-117轟炸機上的飛行員時,美軍出動的就是部署在戰艦上的“海豹”突擊隊。而在索馬裏,美軍營救被圍困傷員出動的就是“遊騎兵”的特種兵。
阿瓦士遠離海岸線,而且美國的海軍陸戰隊還沒有趕過來,因此不大可能派“海豹”突擊隊過來。而現在出現在戰場上的隻有特別空勤旅,也就是“遊騎兵”的特種兵,大概這次營救行動也會出動“遊騎兵”吧。
炮擊突然猛烈了起來,炮彈不再是一發一發的分批落下,而是集中砸了下來。淩天翔與袁德良朝遭到最猛烈炮擊的南城區看了過去。炮擊是分區域進行的,大概是美軍的炮兵部隊將城區分成了好幾個,甚至幾十個區域,每次就集中炮擊一個,或者幾個區域,爭取達到完全的火力覆蓋。這是基本的炮戰戰術,特別是在火炮數量不太夠的情況下,這是打擊敵人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進攻應該快開始了。”
袁德良點了點頭,說道:“看吧,這次美軍肯定會先摧毀沿途的建築物,老齊與老顧他們有苦頭吃了。”
淩天翔沒有用望遠鏡去觀察南麵戰場上的情況,前麵的建築物擋住了他的視線。
“西麵也開始了!”
在南麵進攻的美軍開始密集炮擊之後不到2分鍾,從北麵向西岸城區進攻的美軍也開始了猛烈的炮擊,炮彈成批的落到了西岸北麵的工廠中,爆炸產生的火光幾乎照亮了半邊夜空。因為隔得更遠,淩天翔與袁德良都隻能大致判斷,炮擊的重點應該是在鋼鐵廠與製糖廠那邊,而不是在靠近兩座大橋的居民區。
最後開始集中炮擊的是從東麵進攻的美軍。炮擊的密度仍然很大,甚至超過了西岸。兩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有點驚訝。難道美軍準備從東麵發動強攻?淩天翔立即打消了這個想法,美軍的進攻主力部隊集中在了南麵與西岸,在東麵進攻的隻有第3機步師大概三分之一的兵力,而白天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讓美軍主力轉移陣地。毫無疑問,美軍是想通過加強東麵的炮擊,讓伊朗軍隊做出錯誤的判斷,然後將主力派遣到東部防線上去。隻要伊朗軍隊在城內轉移,就會立即被頭頂上的偵察機發現,隨即引來更為密集的炮火,大部分伊朗軍隊在到達東城區之前都會被殲滅掉。
這次炮擊持續的時間明顯比頭一個晚上長,而且密度也大得多。淩天翔大概估計了一下,在20分鍾的時間內,美軍發射了5000多發炮彈。M109“帕拉丁”自行榴彈炮的持續最大射速是每分鍾3發,而為了降低炮管的燒蝕程度,一般半分鍾一次,也就是說,美軍投入了至少100輛,相當於八個營的炮兵參加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