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爺們都是帶著紙牌貼胡子,最熱鬧的是來回奔跑的小孩子們。
能聽進去就少之又少。
“所以,用電安全還得宣傳。”
周老四家的看了一會洋鬼子,稀奇得不行,不一會兒,家裏又湧進了無數的人,隻見周老二、周老三、周老四、周長青、周長山、周長林等主力軍,連腿上的泥都沒洗幹淨。
就全都從地裏麵跑了回來。
身後還都跟著自家的婆娘,來看熱鬧了。
一個個的都目光灼灼地看著周長柏,一時間,院子裏都快站不下了。
蘇靜書低低地道:“不一樣了!”
“是啊,不一樣了。”周長柏也不得不感慨,自今日進村後,就感覺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原來三月開春,大隊長總是一遍又一遍的做開工動員,大家即使下地也是懶懶散散的。
全都等著隊裏分配的活,絕對沒有人主動去幹什麼!
原來磨洋工的村民,自從土地包產到戶,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土地打理的幹淨整潔的,就跟以前的自留地似的,隻等種子到了就耕種。
地裏刨了一遍又一遍,不等天黑都不舍得回家。
村民們不但活幹完了,留給自己的時間也多了起來,不少人都在琢磨去哪搞點錢回來。
經濟發展,花枝鎮提倡努力帶活經濟。
隻發家致富各憑本事,聽說去年小梁村已經出來一個萬元戶了,大梁村到底是慢了一步。
周長柏等人的回歸,徹底改變了大梁村人的想法!
周家的幾個兄弟,隻周老四心思最活泛,想法也最多。
“大娃子,別的不說,四叔也沒什麼本事,隻想跟著你掙點錢,也好讓四妮和五妮也上個學什麼的。”
站在身後的四妮、五妮一聽,眼睛頓時就亮了。
其實周老四家不是拿不出兩個女孩的學費,可是手上的錢畢竟有限,相比較女孩子的教育,自然男孩更重要一些。
兩口子就想多攢點錢,留給兒子將來生活。
隻是自今年以來,三妮即將高考,二妮不停地寄錢回來,周大妮光鮮亮麗。
周老四家的也開始著急了。
同樣是女孩大妮嫁了個好男人,二妮去了部隊,三妮考上大學將來前途無限。
現在他們家四妮十四歲了,早早就輟了學,五妮才上三年級,還斷斷續續的要去不去的。
大部分時間,兩姐妹都在家裏割豬草和帶弟弟。
周老四這次不管媳婦說什麼,也要把兩個女兒都送去學校。
周老二,周老三也不傻,剛才路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周大娃發財回來了,他們都用殷切的目光看著這個大侄子。
說真的,從小到大,他們還真和這個調皮搗蛋的侄兒不親。
要不是周老太的壓製,估計他們連一口飯都不會給。
在不知不覺中,當年那個掏鳥窩的男孩長大了,也出息了。
俗話說得好,親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一筆絕對寫不出兩個周字來,何況還有周老頭和周老太老兩口做牽扯。
周長柏也不來虛的,隻輕輕地點了點頭,卻沒有一次把話說死,不然讓他們以為掙錢多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