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貨幣需求,貨幣供給與貨幣均衡(2 / 3)

三是準貨幣,相當於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包括除M1之外的可以稱之為貨幣的各種形態。準貨幣加貨幣等於各國通常采用的M2。

我國劃分層次

M0代表流通中的現金及我們習慣稱的現金。

M1是M0加活期存款。

M2是M1加定期存款加儲蓄存款加其他存款加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M1為狹義貨幣量,M2為廣義貨幣量,M2減M1為準貨幣。

八。貨幣供給的控製機製及工具。

在典型的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供給的控製機製是由兩個環節的調控所構成的對基礎貨幣的調控和對乘數的調控,如果說貨幣當局對基礎貨幣還有一定的直接調控可能,那麼對乘數的調控則毫無可能直接操控。總的來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貨幣供給數量的調控隻能是間接的。

調控工具為公開市場業務貼現政策和法定準備金率,調控基礎貨幣和乘數並進而間接調控貨幣供給量。

公開市場業務也稱公開市場操作,是貨幣當局在金融市場上出售,或購入財政部和政府機構的證券,特別是短期國庫券,用以影響基礎貨幣的行為。中央銀行通過購買或出售債券,可以增加或減少流通中的現金或銀行準備金,使基礎貨幣增或減。基礎貨幣增,貨幣供給量增,基礎貨幣減,貨幣供給量減。增減通貨還是準備金,還是兩者在增減過程中的比例不同,會導致不同的乘數效應,從而貨幣供給量增減規模也不同。

公開市場業務的優點是中央銀行能運行公開市場業務,影響商業銀行準備金,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公開市場業務能夠使中央銀行隨時根據金融市場變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操作,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能主動出擊,不向貼現政策處於被動地位,由於公開市場業務規模和方向,可以靈活安排,中央銀行有可能用以對貨幣供給量進行微調,而不會向存款準備金變動產生震動性影響。

公開市場業務的局限性,因為金融市場是全國性的,並且必須具有相對獨立性,可用以操作的證券種類必須齊全並達到必須的規模,必須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貼現政策是貨幣當局通過變動,自己對商業銀行所持票據再貼現的再貼現率來影響貸款數和基礎貨幣量的政策。現已擴展為對商業銀行各種信用支持的利率。

作用機製是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成本提高,他們會減少貸款數量。貼現率下降,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降低,會鼓勵商業銀行擴大貸款。但如果同時存在更強勁的製約因素,如過高的利潤預期或對經營前景毫無信心。這時利率的調節作用則極為有限。

貼現政策的效果體現在利率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有告示效應,利率升高說明國家判斷市場過熱有緊縮意向,反之,有擴張意向。這對短期金融市場利率長期導向作用。

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超額準備金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

貼現政策的局限性,首先不能使中央銀行有足夠的主動權,甚至市場變化的走向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商業銀行是否願意到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或貸款申請多少,取決於商業銀行的行為。若其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籌集資金而不依賴從中央銀行融資,則中央銀行就不能有效地控製貨幣供給量。

利率高低有限度。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無論利率多高都難以遏製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或貸款,在經濟下滑時期,無論利率多低,也不見得能調動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或貸款的積極性。

對法定準備金來說,貼現率和有關利率較易於調整,但頻繁調整也會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

法定準備金率是控製貨幣供給的一個重要工具,並且是一個作用強烈的工具。當貨幣當局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是商業銀行一定比率的,超額準備金會轉化為法定準備金,銀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貨幣乘數變小,貨幣供應就會相應收縮,當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時則出現相反的效果,最終會擴大貨幣供給量。不少國家一直采用,而我國采用其政策效果主要表現在。

法定準備金率是通過貨幣乘數影響貨幣供給,即使調整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即使存款準備金率維持不變,他也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商業銀行體係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即使商業銀行等存款機構持有超額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比如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實際上就是凍結了一部分超額準備金。

法定準備金率的局限性,由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效果強烈,不宜作為中央銀行日常調控貨幣與供給的工具。存款準備金對各類銀行和不同種類的存款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實現的效果可能因這些複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九。居民持幣行為怎樣影響貨幣供給

居民持幣和通過存款比的影響。通貨比,指通貨對活期存款的比率。當居民普遍增加現金及通貨持有量,這個比率會升高,反之這個比率會下降,它通常被簡稱為通貨比的比率與貨幣供給量是負相關的,對於居民持幣行為,進而對通貨比產生影響的因素有。

財富效應。當個人收入或財富大量增加時,它持有現金的增長速度會相對降低,反之亦然,這說明一般情況下通貨比率與財富和收入的變動呈反方向變化。

預期報酬率變動的效應。居民持有的現金,其報酬率為0。儲蓄存款有利息收益,報酬率大於0。證券或債券的收益率比儲蓄存款高,但有風險。對這些金融資產持有比例的變化,都會影響通貨幣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