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國際貨幣體係與彙率製度(2 / 2)

作用是布雷頓森林體係結束了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的混亂局麵,極大促進了世界貿易、投資與經濟的發展。

弊端是這種體係存在的顯著硬傷:美元以外的成員國必須依靠美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逆差來增強其國際清償能力,這會危及到美元信用。反之美國若要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從而穩定美元幣值,則其他成員國的國際儲備就會捉襟見肘。

四。外彙的統收統支製度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一切機構和個人的外彙收入都必須賣給中國銀行,所需外彙則有中國銀行按照國家批準的計劃或者有關規定出售。

二、禁止外幣流通、使用,私自買賣外彙。

三、國家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非經管機構批準,不得私自保存外彙,不得將外彙存放在國外,不得以外彙收入抵做外彙支出等。

五。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麵的進展

一、進一步放寬了境內機構對外直接投資限製,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

二、有序拓寬資本流出入渠道,為了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實行QFII和QDII製度,並逐步放寬了對QFII投資在境內的額度限製。

三、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六、我國現行的人民幣彙率製度

管理浮動型,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其內容:

一、指定準許經營外彙的銀行,稱外彙指定銀行,在全國外彙交易中心,按市場交易規則買賣外彙。

二、彙率波動超過政府認定的一定幅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買賣外彙入市幹預。

三、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儲彙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的彙率。

四、各指定準許經營外彙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對客戶買賣外彙。

七。彙率與利率的相互作用過程

當兩個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異,那麼貨幣資本就會從利率水平低的國家流向利率水平高的國家,如果利率真的能引起大量的資本在國際間轉移,對於實施浮動彙率製的國家來說,由於外國資本流入,外彙供過於求,本幣升值;本國資本流出,外彙供不應求,本幣貶值。彙率的波動會影響經濟,如實行的是釘住彙率製度,要避免大量資本流出的衝擊,在利率上隻能跟著釘住彙率的那個國家走。

八。彙率決定理論

一。彙率決定理論的基礎。

首先,可比的基礎。兩種鑄幣之所以可比,是因為都是由金所鑄成,這個比例叫鑄幣平價或金平價。當鑄幣退出流通,不同的貨幣之所以可比,是因為他們都有其流通、行使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可以購買、用以支付,由於都具有購買力,都具有對內價值這一統一的、可比的基礎,所以才能相互兌換。

其次,外彙作為外彙市場上的一種商品,存在著由於種種不同原因而引起的供求對比變化,當一種外彙貨幣在外彙市場上對於某種或幾種貨幣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麵時會升值,反之,當一種貨幣在外彙市場對某種或某幾種貨幣處於供過於求的局麵時會貶值。換言之,儲彙供求對比的波動必然引起彙率的相應波動。

二。國際借貸(收支)說

儲彙供求狀況取決於由國際商品進出口和資本流動引起的債權債務關係,即國際收支。一國的流動債權多於流動負債,外彙的供給大於需求,因而外彙彙率下跌,反之外彙彙率上升。

三。購買力平價說

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無非是由於外國貨幣具有在外國購買商品的能力,而貨幣的購買力實際上是物價水平的倒數,所以彙率實際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決定的。這個比被稱為購買力平價。兩國貨幣之所以可比,是因為兩國的生產結構,消費結構及價格體係大體相仿。

四。彙兌心理說

從人的主觀心理角度對彙率進行分析指出,在經濟混亂時期,彙價變動與外彙收支與購買力評價的變動並非一致,這時決定彙率最重要的是人們的心理判斷和預測。

五。貨幣分析說

彙率受兩國貨幣供給量的製約,從而把彙率與貨幣政策聯係起來,強調貨幣的供求對於決定貨幣購買力的作用,不足之處是過分依賴貨幣數量理論。

六。金融資產說

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資產的多樣化,加之彙率變動不定,投資者選擇哪一種外幣金融資產成為至關重要的內容,投資者根據經濟形勢和預測,經常調整其外幣資產的比例,從而往往引起外幣資產在國際間大量流動,並對彙率產生很大影響。不足之處是輕視貿易收支和商品市場對彙率變動的長期趨勢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