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平衡(2 / 3)

這漫長的二三十年間,不是在備戰,便是在戰爭烏雲籠罩之下。一個不小心製定了錯誤的政策,中國掙紮百年好不容易獲得的獨-立自主,便可能一朝喪盡。

可就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國內一大幫文官不管不顧的開始搶班奪權,甚至要讓執政黨靠邊站,甚至讓中國放下軍事鬥爭的綱領,轉身去跟洋鬼子舔屁股當奴才。

這可都是從最殘酷的革命鬥爭年代走過來的一代人啊,他們不知道給洋鬼子當奴才的後果會怎樣嗎?

但內核充斥著傳統文人血統的官僚們,還真的就不在乎!

在千百年曆史上,他們一貫的作風就是如此,不在乎誰當主人,隻要能讓他們當官,隻要能讓他們保有自己的財富權勢,便是向一幫畜生卑躬屈膝也無所謂,反正就當是給孫子行禮了。

這種阿Q精神源遠流長,怎麼都不會斷絕。也正是這樣一種走狗心態,在太祖等人相繼辭世之後,這幫人再次有了跳騰的機會,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於是乎一係列的傷痕文學鋪天蓋地,各種反思批判聲勢浩大,席卷天下,充斥在普羅大眾的耳朵裏,妄圖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但是,不管他們怎麼折騰,廣大的人民群眾心裏頭依然供著一位永不會隕落的大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最清楚誰才是對他們好的人。

本世界的新中國,擁有整整一代從殘酷到極致的鬥爭中活下來的革命家,結果都搞成那德行。後來為了挽回道德人心,費了多大勁,要花多大的代價?至少楊浩覺得,他這輩子能看到就不錯了。

反觀乙位麵,從清朝過來的遺老遺少更是曆曆在目,如果不用點手段把他們壓製住,至少是平衡住,這個新的政權離著完蛋,可能也用不了一二十年。

一二十年之後,若是列強沒沒有被打殘,再次卷土重來的話,徹底失去鬥誌,被滲透的一塌糊塗的一代人,還能抗住麼?

大元首一點都不看好,而且他也不想到時候被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好的辦法,防患於未然,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於是就有今天的一係列軍事變革。

等全場的軍頭們初步消化了之前的一係列要點之後,大元首輕輕拍打小冊子,朗聲說道:“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我們的宏觀規劃,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快速按照規劃完成所有的變更。籌備四大戰區司令部的工作,各方麵部隊的配備,針對不同戰場的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列裝,針對不同敵人的戰略戰術的擬定,等等一係列的工作,都需要大家齊心合力的完成。在此,我先聲明,任何人,不得阻擋或者破壞我們的大政方針。”

他沒有更多的威脅或者處罰說明,但話語之中隱含的凜凜殺機,卻足夠在場所有人感受的一清二楚。

大元首的威權之重,自然不必懷疑。開國之君,往往都是乾綱獨斷、殺伐果決的。他沒有登基做皇帝,也是從一開始形成的製度下,不好稱製而已。但要說威信之高,言出法隨,那絕不是開玩笑。

如今把大政策拿出來跟大家商量,這已經是放低了姿態,而且還是關係到所有人的未來前途,子孫後代,誰特麼敢當二五仔,就算不滅他九族,也絕對沒有好下場。

因此,他話一出口,滿場都是支持讚同的聲音。

新朝建立就這點好處,打過仗的軍人占絕對多數,沒有從學院裏升官的那種光會耍嘴的玩意,他們也混不到這種高規格的會議當中。

關鍵是,大元首也不允許。

光靠耍嘴沒有經過基層工作鍛煉的人,當官之後的破壞性有多大,無論曆史還是本世界的例證,多到數不清。

從今天開始定下的百年戰爭規劃,同時也成為將來軍官升級、乃至地方官升級的一條必須的考核標準。

沒有經過戰爭考驗的人,不準升官。沒有相關功勳的人,不準擔任正職。沒有做出貢獻的人,不能享有高待遇。沒用證明自己工作能力的人,別想執政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