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書山(3 / 3)

“楊叔,你這樣也不是辦法,這樣吧,如果是我力所能及,我一定會幫楊叔的。”被楊叔逼的沒辦法,郭照這才略微有些無奈的說道。

“公子說的可是真的?”聽到郭照的話,那楊叔的眼睛不禁一亮。

“自然當真,隻是你要將事情說清楚,我才能考慮幫不幫你。”被楊叔弄得有些無奈,郭照有些頭痛的說道。

“公子,其實這事兒不是跟我楊某一人有關係,而是關乎我楊家村的子孫後代,公子也知道在我楊家村有一書庫,但是因為這些藏書極多,而且有些書都遺漏,需要人補充,所以便一直放在那裏。”

說道這裏楊文昌不禁看了屋內一眼,接著語氣有些哽咽的說道:“父親已經老了,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有人能幫著整理那書庫中的書籍,這樣的話,我楊家村的男女老少也都能讀書識字了。”

聽到楊文昌的話,郭照一時間竟然有些沉默了,他明白了楊文昌的意思,這楊叔是想讓自己整理書庫的書籍,進行分類和補充,幫楊老伯完成自己的願望,也幫楊家村的子孫後代。但是令郭照有些猶豫的是,一聽到書庫那兩個字,郭照就知道那書庫中的藏書自然是極多,若是真的答應了楊叔,怕是郭照每個三五年是離不開這楊家村了,那也就別提去什麼書山了。

“公子,我知道這隻是我自己的願望,畢竟父親大人已經老了,我不希望他帶著遺憾離去,若是公子不願意幫我也罷,我明天便帶公子去書山便是。”看著郭照遲疑的模樣,楊叔的眼中劃過一道失落,接著對著郭照又是一拜,便離開了,走的時候,楊叔的背影好像顯得那般的孤獨。

“楊,楊叔。”看著楊叔落寞的背影,郭照忽然覺得心中一痛,他好像明白了自己做的這件事兒要比去什麼書山重要的多,因為他做的這件事情是幫助一個村子的人改變他們的命運,讓他們獲得讀書的機會。“楊叔,我留下,我幫你便是了。”

聽到郭照的話,楊叔的全身跟著一震,接著回頭看著郭照,眼中露出喜悅而驚異的目光。

此時郭照不過二十一歲,由此在這書山幻境中,郭照便在這楊家村中住了下來,次日郭照去楊家村書庫,被那如同山一般的書籍所震驚,次月郭照將書庫整理感激,將書擺好。此後三年,郭照讀書破百本,將書中的的句子補全,並將不同的書籍一一分類,同年楊老爺子含笑離去。

此後又過六年,郭照到而立之年,在這楊家村成家立業,生有一子名為郭陽,接著便在村中開了一間私塾,負責教導楊家村的少年識字,由此楊家村學風盛行,村名生活卻依舊保持淳樸之風,但卻更加名禮儀,連三歲孩童也知道被一兩首小詩。

於此時,郭照忽然想起自己的樂法較差,讀書分書之餘開始學習樂法,彈奏曲目,憑自身感悟學習自己的樂理之道。

此後又過十年,郭照妻子亡,兒子郭陽進京趕考,郭照卻依舊留在這楊家村中,完成當初自己的承諾,對於書山一事卻從未提過半個字。此後又過十年,郭照用時三十年,終於將楊家村的書籍整理完畢,楊家書庫正是落成,由此郭照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大儒,樂法也頗有名氣。

等待到郭照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深深迷戀上楊家村的生活,不再提書山一事,楊文昌病逝,郭照接人楊家村村長一位,受到楊家村村民的愛戴,一日郭照目睹流星劃過天際,忽然心中明悟,接著便開始編寫辭海,又自己的五位學生一同幫忙,此後又過十年,郭照已經六十五歲,辭海成,此辭海收錄了漢子共五千字,每個字都有相應的注釋,乃是郭照的心血之作,郭照的樂法已經達成,琴音起,白鳥伴奏,天地為之動容,此為樂法三境之勢。

此後十年,郭照將私塾交給自己的學子,自己整個人卻投身於藏書閣中,終於認真研讀完書庫中的最後一本書,並寫下自己的注解,大笑不止,遂亡,楊家村村民齊哭。

當郭照在這書山環境中生活了一輩子,臨死之時卻仿佛看到一仙風道骨的老頭在自己的眼前,不是楊老伯又是誰,看著滿頭白發的郭照,楊老伯淡然的點了點頭,對著郭照淡淡一笑道:“小友可明白了何為君子之道?”

看到這老伯,郭照忽然會心一笑,他知道自己在書山中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但是這夢又難免太過真實,這時候郭照心領神會,接著響起了前世的一句話,對著楊老伯淡然的說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