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時如流水,轉眼已是數十年後。在揚州城內,當日四月初三上午,淳於複在自個湘莊裏閑得無聊,便拄著一根紅木拐杖,帶著兩個孫子女,哥哥名叫小安,妹妹名叫小靜,各有四歲年紀。前去翠園莊走訪老友,吃個家常便飯。
猿月、雪倩夫婦在雅閣裏置著小桌家宴相待,相互啄杯閑聊,笑談一些兒女趣事,家長裏短話題。五個孩子突然奔跑進來笑鬧一場,把淳於複拐杖碰落在了桌下。
雪倩起身揮手:“孩子們,你們出去玩耍,不許進來攪擾。”這五個孩子嘻哈玩鬧後,又跑了出去。
淳於複笑了一聲,想要伸手拾起地下的拐杖,卻幾次也彎不下腰,嘴裏不禁發著唏噓聲,麵上有些無奈。
雪倩見狀,上前把那拐杖拾起,放在他的手邊。淳於複微微一笑,也未在意,繼續與猿月啄杯談論一些家門瑣事。
閑聊至黃昏天,淳於複見時辰不早了,便拜辭兩位老友,帶著兩個孫子走出莊門,往前方街道走去。腳下一步一拐,身影漸行漸遠。猿月夫婦目送爺孫三人離開後,不禁發出感慨之聲。
雪倩歎息:“光陰似箭,轉眼我們都變老了。記得當年,淳於大哥可是一位力拔山河之人。如今卻沒想到,落地的拐杖,他都撿不起來了。”
猿月點頭:“蝮蛇大哥容貌變化厲害,身體也在日漸虛弱。昔日的屠龍勇士,不想也有遲暮之年。歲月不饒人,我們都無可奈何。”
雪倩說:“你怎麼還是叫他蝮蛇大哥,應該稱為淳於大哥才對。”猿月點頭:“對對,他有名字,複姓淳於,單個複字。可我還是習慣叫他蝮蛇。幾十年了,改不了口。”
夫妻兩個說笑幾聲後,返身走回屋中。
一條繁華街上,兩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淳於複右手拄拐,左手牽著小靜的手,緩緩挪步前行。小安生性調皮,好奇心強,左右走看街邊各種新奇好玩物件。走到一柱糖葫蘆邊後,便看著不走了。小販口中隻顧吆喝售賣。
淳於複招手勸說:“小安,不許亂走亂跳,快來爺爺身邊跟著。”小安走來搖晃手臂,撒嬌告求:“爺爺,我想吃糖葫蘆。”
小靜也說:“爺爺,我也要吃。”淳於複擋不住兩個孫兒央求,便笑說:“好好,爺爺帶你們去買。那要聽話才行,不然爺爺就不買了。”小兄妹歡喜點頭。
淳於複走去小販攤邊,正要購買兩串紅糖葫蘆。不禁意地側首目視之下,隻見一位佛帽女尼從邊上路過。那人一身灰色僧衣,約有六旬年紀,麵貌端正慈祥,胸前垂掛佛珠,左手數珠,右掌合什,靜靜往前走著。
淳於複盯看了她片刻,輕聲呼喊:“海燕,是不是你?”
那名女尼聽了,止住步伐,緩緩回頭去看。就走來三人身邊,蹲下身子,把手輕輕撫摸兩個孩子麵頰,把兩串小佛珠戴在二人小手腕上,親吻著他們的額頭,以示祝福。
淳於複認真詢問:“你是海燕,對嗎?”那女尼微笑搖頭,把手撫摸孩子頭頂後,一言不發,身影慢慢消失在了前方人海之中。
淳於複苦笑幾聲,口中喃喃自語:“海燕,海燕。”小靜疑惑地問:“爺爺,海燕是誰?是剛才那位老奶奶嗎?”
淳於複搖頭:“應該不是。如果她是,她會親口告訴我的。”小安玩弄著手中佛珠,笑問:“爺爺,這是什麼?”
淳於複勸說:“好好戴著,不要摘下,這是菩薩賜給你們的珍貴禮物。”小安問:“這有什麼用?”
淳於複微笑:“這能保佑你們平安快樂,神鬼不侵。”兄妹聽得舉手歡呼,如獲珍寶一般歡喜。
淳於複走到糖葫蘆邊,從腰間拿出一個錢袋,摸出兩文銅錢,買了兩串。兄妹吃著糖果,嘴裏一片笑嗬嗬。淳於複坐在攤桌邊喝碗涼茶後,帶著孩子回莊去了。
莊上住了數日後,淳於複又耐不住閑,暫辭寒梅等家小,帶著兄妹兩人,喚個青年莊客小張駕車,回往碧雲穀去看望老妻燕子鳳。
四人行駛半日,車馬渡過江來。將近黃昏之時,進入碧雲穀山林小道之中。小張突然勒馬停車,報說:“老爺,路口中間有個石墩,不知道是誰遺落在這的。”淳於複說:“你去把它搬來便是。”
小張跳下車來,雙手用力去搬,用盡了渾身氣力,卻也挪移不動,累得氣喘籲籲。搖著頭說:“石墩太重了,我搬不動。”淳於複說:“扶我下來看看。”
小張把爺孫三人迎下車廂後,一齊走去馬前查看石墩。淳於複看了幾眼,耐不住手癢,不聽小張勸阻,強行用力去搬,卻也移挪動彈。腳下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在地。
小張連忙扶住身子,好言勸說:“老爺上了年紀,不能這樣用力,當心閃了腰骨。”淳於複吐一口氣,拍著掌心灰塵,搖頭歎笑:“我這是怎麼了,一個石墩都搬不動了?”
小張指說:“我估摸這個石墩,有六七百斤重,老爺可不能小看。”淳於複說:“我曾記得,在杭州城外,我還扛過七百多斤重的銅獸。如今隻想搬開一個攔路的石墩,卻也把我給難倒了。”
小張驚問:“老爺扛過七百多斤的,是用肩膀扛嗎?”淳於複默默點頭。
小張笑說:“老爺以前的英雄事跡,我也素有耳聞。如今老爺上了年紀,可不能再幹以前那些力氣活了。”淳於複搖頭歎息:“人老了,真不中用。”
小張揮手笑說:“老爺可別這麼說,您以前也是威風過的。又曾降龍伏虎,也曾誅殺海盜,名震大江南北。小的要是有您一半的本事,那就足以頂天立地了。”淳於複指說:“你這小張,口齒伶俐,說話討人喜歡。”
小張歡笑幾聲,正要把馬車牽走繞過石墩,背後突然傳來一陣撥噠噠聲響。四人回頭去看,卻是一個壯漢騎馬飛奔而來,揮手叫喊:“姑父慢走,小侄看你來了。”
那漢來得近後,跳下馬鞍,按著胯下腰刀,走來拱手笑問:“姑父,我昨日去揚州莊園看您,卻聽小姑告說,你已經回到了碧雲穀,所以我立刻趕了過來。”淳於複招手笑說:“阿俊,你來得正好,姑父正要請你幫個大忙。”
原來這個阿俊,姓秦名俊,二十六七年紀,是杭州城擒虎莊秦陽風的兒子。其母名叫李玉,不幸歿於難產,卻幸得保住兒子一條性命。這人長得六尺身材,身軀魁壯,麵貌英武,與他父親年青時頗為相似。脾性也是風風火火,大大咧咧,是個豪爽仗義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