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番外(1 / 1)

知乎:愛上不該愛的人是什麼體驗。

還記得進入大學的第一年,那是我很長時間以來過得最混沌的一年。因為一方麵我在做著積極有意義的事,聽高雅的抒情的音樂,看有情懷的書,學很全麵的知識,一邊又常在夜裏流淚不止,失眠,頭痛。

因為那時候的情節好像和題主一樣,也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但並不是題主所說的師生問題——她也是,一個女孩子。

我們好到某種地步的時間隻有一個月,那一個月之後,我就再也沒有體會過放下心裏的重負輕鬆過日子的滋味了。

她應該知道我是喜歡她的,說是愛也好像是順其自然的事情。每時每刻都會想念她,看遍她所有在社交網絡上的東西,讀她讀過的或有可能讀的書,寫一封又一封的信,和她計劃去到這個城市裏所有有意思的地方,把她每一次對朋友的注目當作對愛人的凝視,還有在心裏想象我們未來有可能一起經曆的事情——噢,後來變成回想過去我們經曆過的事情,總之這些到最後都是能讓我難過的事情。

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看到她的內心。

那麼透亮、那麼明媚、那麼幹淨到震撼人心。像櫻花鋪滿地麵的時候那種斑駁的粉色,清亮純粹又別具一格,那是一顆很神奇的帶有光亮的心靈,好像冬日裏的溫酒一般暖身又醉人,那麼那麼好。雖然也就隻是一個月吧,但我知道了她所有令人驚歎的魅力;知道了她所有令人想要保護的沉默不語;甚至感受過所有她對我的、用雙手捧著並且與這樣一個世界隔絕開來的真摯情誼。

也知道了她是多麼正派不允許有一點點逾越的人——敏感地看透了我的心意之後,她就跟我絕交了。

她說:從此之後再也不會有任何的瓜葛。

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瓜葛,她會在我去找她的時候讓我難堪,說很重的話、對我大吼大叫、冰冷或是當作仇敵一般地看我、把我抓住她的手狠狠地甩開… 非得安靜呆在同一個環境裏的時候,寧願發呆也不會再和我有任何交流,讓我好像一隻落跑的貓。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那也算是沒有辦法。是刻意趕走我的方式,可能就像,你老師對你所做的無限逃避一樣。

所以你說的痛苦,其實我也有所知曉。誰沒有過年少輕狂,誰沒有過因為愛卑微到塵埃裏。但是我並沒有在那塵埃裏開出花來,隻是在後來莫名其妙地治愈了自己,然後也變得再也不敢接納那種明知“不可能在一起”的愛情。

現在,當我再次遇到一個不該愛但也讓我心動了的孩子的時候,在他憤怒地質問我為什麼不敢正視愛情時,我真的想說,是啊,我已經不敢正視了。

不是害怕丟掉飯碗,不是害怕其他人的議論和目光,而是,我已經沒有勇氣再重新擔受一次那種“不該愛”和“不可能在一起”所帶來的悲傷。所以,就算真的是覺得,他是那麼那麼地與眾不同,真的是個感受得到,他那麼那麼細膩的心,也不會再做些什麼了。

就算是以成為陌生人為代價,也不會再做些什麼了。

(蔡彥)

這是一條分組可見的朋友圈。

我在一年多前喜歡的人,今天發朋友圈說,已經訂婚了。恩,還是第一時間去發了恭賀的話。她應了,沒有太大波瀾的感謝的話,僅僅是順著我的言語應和的那種,我知道。然後我和她聊天,講到以前的一些事情,自己覺得有些唏噓。

哎,怎麼說也做了一年的大學生了,還是不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但其實想想,也沒什麼,大學生活還很長,我還有很新的很棒的路途要走。

那時候的她,一舉一動都能夠影響我,很多我認為是默契的行為。有時候一個眼神,我們就知道彼此想要說的是什麼。她樂了她困了她傷心了她憤怒了,別人看到的是她的表情,而我看到的是她的心。

可是這時候,已經,不再有那種能力了。對一個人,有那樣的感應。是什麼時候喪失的,連我自己都不知道。不過也無妨,現在應該有另外的人,和她相互擁有著那種愛賦予的能力吧。但是回憶起來,心裏還是有著某種不易察覺的波動,也還會有隱隱地難過。畢竟,不該有心跳的時候有了,該平靜的時候,也必定不能那樣平靜。

我好久都沒有‘衝動’了,任何類型的衝動。

刻苦學習的、瘋狂備考的、吃好吃的東西看好看的電影,通通都不會有那種迫切的願望,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和按部就班。一個初升太陽一般的年齡,過著老年人一般的生活,我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但是好在今天心中出現的波瀾,讓我回憶到,原來我曾經也是一個,具有過鮮明喜怒哀樂的人,就像那時候,她所說的自己一樣。

好了,收拾好心情,要快點準備再出發了。今天之前,我還會想她。可是今天之後,可能就隻是想到她,因為知道不會再有什麼其他的情感在裏麵了。畢竟,也不會再有身份,讓我去想念了。

這是一條分組可見的朋友圈,隻有她,不能看到了。